【記者蕭椀庭/整理報導】
台灣癌症發生比例很高,該怎麼吃來避免癌症找上身;不少食物雖然美味,但如果大量進食而沒有節制,可對健康造成影響,甚至會增加致癌風險!
{{AD}}
1.燒烤食品
例如:烤牛扒、燒焦麵包
食物放在攝氏 200 度或以上的高溫的烤架上,容易產生致癌化合物 PAHs。此外,美國癌症協會(ACS)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食用大量肉類與增加患癌風險有關,特別是燒熟的肉類產生的致癌物質較其他燒烤食品(例如:烤麵包、烤蔬菜)更多。
有專家建議,燒烤食物前可用錫紙包起,減少食物與炭火接觸機會,盡量不要食用燒焦部分。
2.發酵食物
例如:醃菜(泡菜、醃製蘿蔔)
雖則部分發酵食品含有大量益生菌,適量進食可促進腸道健康,但購買或自行製作此類發酵食品時,應留意或盡量減少使用鹽、糖等調味品。有研究發現,發酵食物一般含鹽量高,進食過多會增加患胃癌風險。曼哈頓醫療辦公室的創始人 Robert Segal 曾表示,亞洲人食用大量的泡菜和煙熏魚,可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3.洋芋片
洋芋片每公斤含 160 至 3000 微克致癌物「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只會在攝氏 120 度或以上的加工過程中產生。
瑞典國家食物局早年已發現,部份含豐富碳水化合物而又低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馬鈴薯和穀類,經過烘烤和油炸高溫處理後,丙烯酰胺含量會大大提升。
4.酒精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每日飲用 10 克酒精,會增加患口腔及咽喉癌 9 至 19% 、患食道癌風險增加 25%、患乳癌風險增加 9%。另外,酒精的熱量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其實每 150 毫升白酒就有約 122 千卡熱量,經常飲酒的人士容易引致中央肥胖問題,患大腸癌的機率亦更高。
5.加工肉類
例如:豬肉乾、火腿、香腸、煙肉、臘腸
加工肉類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防腐的作用,如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它們可於腸道內轉化為亞硝基化合物,從而引發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表示,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類(相當於 2 片火腿或 1.5 條香腸),將增加 18% 患大腸癌機率。此外,世衛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將「加工肉類」納入「令人類致癌」(第1組)的類別。
6.紅肉
例如:牛肉、豬肉、羊肉
紅肉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鐵質,但國外有不少研究均指進食過多紅肉可增加致癌風險。美國癌症研究所發現,每星期吃超過 18 盎司的紅肉會增加患結腸直腸癌風險。世衛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更將「紅肉」納入為「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 組)。建議大家可進食白肉及豆類食品代替部分紅肉的攝取,以補充足夠蛋白質。
7.微波爆米花
由爆米花機製作且沒有添加太多調味成份的爆谷可適量進食,但要留意,簡單方便的微波爐即食爆米花卻可能致癌,皆因其包裝袋含有全氟辛酸銨(PFOA)塗層,經微波爐加熱後,可釋出致癌物質,增加患上肝癌、睪丸癌和胰臟癌的風險!
8.高糖飲品
例如:手搖茶、汽水
過甜的食物和飲品容易令體重增加,而超重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當體內脂肪愈多,循環雌激素水平隨之而增加,大大增加患乳癌機率。根據一項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每日飲用兩杯或以上高糖飲品者患上癌症、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較高,而女性的死亡風險更大增逾 60%。
9.高溫飲料
不少人飲用咖啡、茶時都習慣「趁熱飲」,而研究指出,經常飲用攝氏65度或以上的飲品,高溫會對食道組織造成損傷,並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世衛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溫度高於攝氏 65 度的飲品」納入為「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
10.罐頭食品
一般來説罐頭食品內層會塗上一層防鏽的塑膠「雙酚A(BPA)」,經常食用或引致內分泌失調等問題,甚至增加患上乳癌、前列腺癌的機會。此外,罐頭食品常含有大量的化學添加劑,應盡量避免食用。
其實保持身體健康並不困難,只要從飲食著手,注意均衡飲食,高糖高脂的食物適量而爲,盡量進食新鮮食材代替加工食品;同時亦要改善生活習慣,恆常運動,便可減低患上各類病症甚或是癌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