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推動智慧製造教育,培養新世代科技人才
發布日期:2/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智慧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的融合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促進了製造業的升級。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這一波科技浪潮中掌握先進的技能。
教育部國教署推出了「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高級中等學校新興科技教育遠距示範服務計畫」。
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協助成立推廣中心,並積極開發課程與學習活動,旨在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科技需求的能力。
臺中高工:打造智慧製造與AI應用的學習平台
臺中高工以「智慧製造」為核心主題,發展了包含「智慧製造與AI應用」基礎課程及「工業4.0與自動化」應用課程的教育方案。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實際地接觸到這些前沿技術,該校也成立了智慧製造社團活動,並積極推動生成式AI的應用。
隨著生成式AI的迅速發展,該校舉辦了「生成式AI」系列巡迴研習,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知識,並透過YouTube直播開放全臺中小學師生共同參與學習。
此外,該校與達明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連續三年舉辦「全國智慧製造應用競賽」,並在113年擴大與「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結合。
為學生提供參訪國際自動化企業的機會,了解智慧機械手臂的應用,並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
(圖/教育部)
新竹高工:結合IoT與AI,打造智慧製造實境體驗
國立新竹高工則專注於工業4.0智慧製造教育,以「IoT智造機器人」為發展主題。
並與產學界合作建置了智慧雷雕自動生產線體驗場域,讓學生能夠親自模擬智慧工廠的作業流程。
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IoT、AI及機器人技術,還能讓他們學習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
結合108課綱科技領域的核心素養,該校開發了IoT、AI及機器人學習等基礎及應用課程。
並利用AR(虛擬實境)和AI技術進行虛擬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的程式設計,學生設計的程式可以即時轉化為實體機器人的動作。
這種方式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實作能力,還提升了他們在未來職場中的競爭力。
數位轉型下的教育創新,培養未來的科技精英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通過科技融入教學,學生能夠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掌握最新的科技技能,並以虛實結合的學習方式提升實作能力。
這些計畫的推動,旨在縮短學用落差,並為全球智慧製造產業的轉型培養具備科技應用能力的人才。
隨著智慧製造教育的持續發展,這些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先進的學習平台,也為未來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培養出具備實戰技能與國際視野的科技精英。
希望這些計畫能夠激發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引領他們邁向未來的科技世界。
(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