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提升國民英語力與國際競爭力 | 教育部推動公立國中小姊妹校互惠計畫
發布日期:2/4/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為了提升國民的英語能力並增強國際競爭力。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國立中正大學辦理的「補助公立國民中小學校與國外姊妹校互惠機制實施計畫」在113學年度已成功補助173所學校。
這些學校將與來自64個以英語為官方或通用語言的國家的公立學校建立合作關係。
並透過「線上文化交流」、「線上合作教學」或「線上彈性學習課程」等多元方式進行交流,促進學生對國際間文化的理解。
到2030年,計畫的目標是實現340所學校的合作,並持續深化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識。
新豐國小的文化交流經驗
以屏東縣新豐國小為例,該校在113學年度與史瓦帝尼的Trinity Christian Primary School進行了非同步的文化交流活動。
雙方學校以節慶為主題,開展了多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義的交流。
新豐國小的師生親手設計並寄送了農曆新年的祝賀卡片,將溫暖的祝福傳遞給姊妹校的師生。
而來自史瓦帝尼的學生則回送了手繪的當地部落圖像,並附上祝福語,分享了當地的文化特色。
雙方學生透過交換文化包裹,增進了彼此對不同節慶文化的了解,拓展了國際視野。
(圖/教育部)
教師增能工作坊,推動全球素養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教師的全球素養,國立中正大學於113學年度辦理了四場教師增能工作坊,邀請來自美國及台灣的教師共同參與交流。
此次工作坊的講師包括美國加州洪堡郡的教師以及彰化縣僑信國小的陳嘉惠教師,他們介紹了臺美學校合作模式。
並分享了具體可操作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資源,幫助學校有效執行姊妹校計畫。
透過這些交流活動,教師們獲得了如何讓學生通過交換美勞作品、文化包裹或泰迪熊玩偶等方式來分享各自的生活,增進彼此了解。
學生還能透過Padlet平臺上傳照片和影片,展示各自的興趣與文化,進一步促進雙方的互動。
持續推動國際交流,深化文化理解
國教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姊妹校計畫,並辦理更多教師增能研習,期望能達成教師線上共備、學生共學的目標。
這些舉措不僅能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將深化他們對多元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透過這些豐富的學習經歷,學生們將能在未來的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為自己開創更多機會。
(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