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攜手共創社會美好未來
發布日期:2/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自107年起,教育部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至今已進入第8年,並開啟了第四期(114-116年)計畫的新篇章。
這不僅是大學社會責任的延續,更是大學以社會議題為導向,發揮校內資源的全新契機。
教育部鼓勵各大學深入了解社會問題,並透過跨領域合作,結合學校獨特的教研特色,推動社會責任的實踐,實現跨域共生、永續共好的願景。
大學的社會責任:從知識到行動
USR計畫突破了大學僅為知識傳授的傳統框架,強調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並協助整合資源,為地方帶來問題解決的方案。
如今,許多大學內有一群充滿熱血與熱情的教師,他們不僅在教室內進行知識傳遞,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
投身於真實場域,實踐學以致用,將所學帶入社會,為當地社區帶來正向改變。
(圖教育部)
屏東科技大學的永續發展:與原鄉部落共創韌性未來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所領導的「里山永續 世代相承」計畫。
從第一期開始就積極協助原鄉部落進行災後重建,並引領地方發展出具韌性的「里山根經濟」。
這不僅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計畫包括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推動生態旅遊以及成立地方創生聯盟等多項措施,未來還將推廣家庭農園。
並與印尼進行生態旅遊的深度合作,將台灣的成功經驗推向國際,展現了大學如何以社會責任為核心,實現永續發展。
明志科技大學的文化傳承:結合人文教育與移工關懷
明志科技大學的「北臺首學帶狀文物館深耕延續計畫」,由蒲彥光教授帶領,長期關注新莊區及泰山區等都市重劃區的發展。
透過蒐集超過四千份的問卷與訪談,計畫團隊深入了解當地社區的需求,並提供移工支持課程、體育活動及發聲管道等多元服務。
此外,該計畫還與工業設計系學生合作,製作東南亞文化雙語繪本,透過印尼、泰國等國家的傳統故事。
促進新住民家庭的文化交流,幫助新住民二代了解母語並增進多元文化的認識。
高雄醫學大學的跨國合作:傳遞永續發展模式
高雄醫學大學的「永續不只一夏-那瑪夏及國際原鄉永續發展計畫」,由生命科學院的歷任院長帶領,長期支持那瑪夏區的原住民文化發展。
該計畫透過教育支持系統幫助當地新生代找回族群文化認同,並且將那瑪夏的成功經驗分享至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的大學。
今年,該計畫的成果之一,無螫蜂養殖技術已成功轉移至菲律賓,為當地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機會。
深化社會責任:大學的國際合作與資源挹注
教育部在第四期USR計畫中,鼓勵大學師生深入探討當地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付諸行動。
隨著社會責任的深化,教育部希望各大學能進一步推展國際合作,積極尋求外部資源,持續擴大社會影響力,並帶動更多的社會正能量。
這不僅有助於本地社會的發展,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圖教育部)
共創美好未來:大學的社會責任在行動
透過USR計畫,大學正積極將知識與行動結合,為社會貢獻力量。
從當地社區到國際舞台,無論是環境保護、文化傳承,還是跨國合作,這些行動無不體現著大學對社會的責任。
隨著計畫的推進,期待有更多的創新與改變,為未來的社會發展開創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