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擴大特殊教育服務 | 教育部宣導「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研討會順利舉行
發布日期:1/19/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教育部日前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說明手冊」宣導研討會,邀請多位國內專家學者及第一線教師熱情參與,分享知識與經驗。
與會成員涵蓋特殊教育領域多元面向,期盼透過充分討論與交流,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與幼兒打造更完善的支持系統。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即將於114年8月1日施行的「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修正重點。
(圖/教育部)
新辦法的特色包括:擴充鑑定範圍至幼兒族群、放寬視覺障礙的鑑定基準、納入單側聽損的聽覺障礙鑑定,以及強化雙殊學生的認定機制。
這些改變不僅能保障更多幼兒及學生及早獲得特殊教育服務,也能進一步支援跨教育階段的服務銜接,滿足學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多元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辦法特別鼓勵對具有特殊需求與資賦優異雙重特質的學生進行鑑定與輔導,期待這些有潛力的小孩能在更合適的環境中茁壯。
研討會期間,教育部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胡心慈教授、洪儷瑜教授、于曉平教授,國立嘉義大學陳明聰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蔡昆瀛教授等10位主要負責修訂鑑定辦法的專家學者,深入說明修正條文背後的考量及方向。
他們結合「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說明手冊」與常見問題解答,為與會人士梳理重要細節與實務應用建議。
在此歡愉、熱烈的討論氛圍下,各方也交換了許多實際教學與評估案例,期待為第一線的教師與相關單位提供更多參考與支持。
教育部表示,希望透過本次研討會,能讓所有與會者對新版鑑定辦法的內容有更清晰、全面的理解,並進一步凝聚共識,避免因區域或學制差異導致不一致的鑑定標準。
未來,教育部也將不斷優化各教育階段之銜接機制,深耕與落實特殊教育理念,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溫暖、專業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