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動保處
春季鳥類繁殖季,動保處提醒民眾正確處理遇見的雛鳥和幼鳥
發布日期:3/2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隨著春季氣溫回升,鳥類進入繁殖季節,這段期間經常會有民眾在路上發現掉落的雛鳥或幼鳥,並將其送至動物保護機構安置。
常見的情形是全身紅通通、尚未長出羽毛的雛鳥,或是已經有羽毛但處於換羽階段的幼鳥。
這些幼鳥通常未見明顯外傷,經過檢診後,證實大部分是無傷的,主要是由於不小心從巢中掉落。
新北市動保處提醒民眾,遇到這類情況時,請先檢查附近是否有鳥巢。
大多數情況下,鳥類的雙親會繼續照顧雛鳥,因此只需將幼鳥輕輕放回巢內,讓親鳥繼續照顧。
與人類飼養相比,親鳥才是最適合照顧雛鳥的「專業照顧者」,他們的育雛效果遠超人類的照料。
瑞芳動物之家站長王嚴緖指出,鳥類案件主要分為三大類型:第一類是成鳥被拾獲,經檢診後通常會發現有外傷,如翅膀骨折,這種情況需要送醫處理。
第二類是幼鳥被拾獲,通常不見外傷,這些幼鳥正處於換羽與練習飛行的階段,常見牠們試圖振翅而飛。
(圖/動保處)
第三類則是雛鳥,這些鳥兒全身缺乏羽毛,外觀看起來紅通通,常因意外從巢中掉出而出現在地面。
動保員潘虹姿分享了往年經驗,當天氣回暖後,幼鳥的案件逐漸增加。
例如,瑞芳動物之家曾接獲燕子、貓頭鷹等幼鳥的救援案件。
燕子通常在屋簷下築巢,巢位較低,使用樓梯便可將雛鳥輕鬆放回巢中。
貓頭鷹的巢則多位於樹頂,無法直接接觸,此時可以將巢設置在安全高度,確保動物不會被其他動物威脅,再讓親鳥自行照顧。
新北市動保處提醒,若民眾發現需要救援的動物,可以撥打動保處的動物救援專線29596353,動保處將派員前往處理。
同時,動保處也呼籲,民眾應該了解一些基本的鳥類保護知識。
鳥類的雙親從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雛鳥,只要在發現地點附近樹上找尋,一般能夠找到鳥巢,並將幼鳥輕輕放回巢中。
(圖/動保處)
若直接要求將雛鳥帶走並進行人工餵養,反而可能會影響幼鳥的生存機會。
因此,若遇到地上有鳥類,應首先判斷其年齡,確認是否有受傷,並適時通報,以確保動物獲得正確的照護與保護。
(圖/動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