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教育部推動課中學習扶助計劃,助力低成就學生邁向學習成功
發布日期:4/2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了有效提高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教育部國教署推動的「課中學習扶助」計劃,已在全國多所學校成功落地。
此計劃鼓勵學校充分運用增設人力資源,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專業輔導。
透過精準分析學生學習弱點,並依據科技化評量報告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專注於提升學習的核心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基本學力的目標。
截至113學年度,共有34所國中小學參與此項計劃,並受惠學生達1,378人。
這一計劃的推行,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讓教師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指導。
課中學習扶助的具體成效與實施方式
臺北市大理高中(國中部)透過精心設計的課中學習扶助班,將學習扶助教材進行修正,並針對段考題目進行調整,使學習扶助更具針對性。
班級採單班兩組編班,並通過領域會議確認教材簡化及減量,確保學生能在課程中建立清晰的學習架構。
這樣的調整和支持,讓學生能集中精力提升學習動機,尤其在英語口說及聽力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圖/教育部)
在彰化縣立大城國中,參與課中學習扶助的32名學生中,有31名學生在成長測驗中表現出色,進步率達97%。
這一成就充分顯示了課中學習扶助的有效性。
學校運用分組學習和情境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理解力與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學習狀況進行靈活的課程調整,讓學生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習動力。
創新教學手段:科技與互動式學習相結合
雲林縣立石榴國中也在參與學習扶助計劃後,實現了顯著的學力提升。
該校學生在成長測驗中的進步率達83%。
通過彈性分組、小老師制度,並借助Padlet等科技工具,教師能即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果,並針對學習盲點進行有效的指導。
這種互動式學習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加強了共學能力,讓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圖/教育部)
未來展望:激發學生潛能,持續促進學習成就
國教署表示,將持續推動課中學習扶助增置代理教師計劃,進一步提高學校資源的運用效率,並期待學校能將此資源有效結合,安排適切的學習扶助課程。
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將能在學習中看到自己的進步,不再放棄,並激發學習潛能,提升自信心與學業成就。
課中學習扶助計劃不僅是一項提升學力的計劃,更是一場關於教育公平與關愛的運動。
透過這樣的支持,學生們在迎接未來挑戰時,將擁有更多的自信與能力,走向成功的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