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促進特殊教育學校性別平等:教育部舉辦性平培力與防治成果觀摩會
發布日期:4/2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圖/教育部)
為了提升國立特殊教育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識和防治性別事件的能力,教育部國教署於2024年4月19至20日。
在臺北市福華文教會館舉辦了「特殊教育學校(班)性別培力及性平事件防治計畫」GRSBP成果觀摩會。
此次活動恰逢性別平等教育日三週年及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21週年的重要時刻,意義非凡。
觀摩會成果展示:深化性別平等教育知能
本次GRSBP觀摩會是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臺南大學性別培力研究中心執行的特殊教育學校性別平等計畫成果展示。
計畫自2022年起執行,涵蓋了多項成果,包括性別平等法規新修知能的落實,學校法規檢視、數位影音課程及法規知能講座的錄製。
校園安全地圖的繪製以及VR教材的研製等,旨在透過多元資源,推動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全面發展。
(圖/教育部)
成果分享:學校實踐性別平等的具體作法
在觀摩會中,多所計畫學校分享了他們在性別平等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
例如,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校通過教師社群的合作,推動全校的性平業務。
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則與國立土庫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合作,成功辦理了普特融合活動。
國立臺東大學附屬特殊教育學校則規劃了多元活動,讓學生體現並理解自身權益。
而國立屏東特殊教育學校將校園安全地圖融入課程設計中,進一步強化性別友善環境的建立。
此次觀摩會的內容還包括結合《兒童權利公約》(CRC)、《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三大國際公約。
強調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與全球視野。來自28個單位的參與,無疑地提升了特殊教育學校的性別平等知能,並共同為創建性別友善校園環境努力。
特色課程手冊的發布與展示
此外,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本計畫還編寫了三本特色課程手冊。
分別是「性平融入職業教育課程手冊」、「性平融入溝通訓練課程手冊」以及「身心障礙女性跨階段性平手冊」。
這些手冊在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並介紹了各項成果與課程架構,為教師們提供了具體而有效的性別平等教育工具。
(圖/教育部)
建立共融教育環境:從學校到家庭
國教署表示,此次觀摩會和相關資源的發放,旨在增進特殊教育學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並為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與資源。
教育部希望,性別平等教育不僅能夠在校園內得到落實,更能夠延伸至家庭教育中,讓每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感受到性別平等的價值,並且從小培養出性別友善的觀念和行為。
透過這些努力,教育部期待在全社會範圍內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深入發展,並創造一個更加和諧、共融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