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總統教育獎講師生命教育展演活動圓滿成功,激勵校園傳遞正向能量
發布日期:12/15/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為推動生命教育的深入發展,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近日舉辦了「總統教育獎生命教育專題講座展演活動」。
在113年度,本次活動共舉辦了100場次的「生命教育人才庫講師」專題講座,邀請多位總統教育獎獲獎講師分享他們奮鬥成長的動人故事。
透過這些溫馨且充滿正向力量的講座,校園師生深受感動,並從中學習到勇敢與積極思考的重要價值觀。
國教署期望未來能夠擴大活動範圍,將這些精彩且立志的人生故事傳遞到更多學校,持續激發正能量。
(圖/教育部)
感人故事,啟發心靈
本次活動中,三位總統教育獎獲獎講師的分享尤為引人注目。
他們以自身的生命經歷,展現了堅韌不拔與樂觀面對困難的精神,為在場的師生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沈利倩,一位出生時罹患新生兒白血病的講師,經歷了十次化療與骨髓移植,並因術後併發症截肢。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沈利倩以樂觀的態度將義肢稱為「美人腿」,並以此為題撰文榮獲文學獎、全國十大傑出青少年獎及總統教育獎。
她不僅關注身障議題,還延伸關懷至生態保育領域,展現出廣泛的社會責任感。
邱存能,自幼與輪椅為伍的罕見疾病患者,為減輕父母的壓力,堅持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動作,並在學業上從不缺課。
他以無比的毅力和樂觀面對病痛,最終獲得總統教育獎。
邱存能表示,轉換思維後,他意識到自己受到許多人的幫助,這讓他更加珍惜每一天,並決心勇敢地充實每分每秒。
曾琬瑜,脊髓小腦萎縮症患者,在高中時期視力開始退化,並逐漸失去肌肉控制能力,必須依賴輪椅行動。
儘管身體狀況逐漸惡化,曾琬瑜依然以「珍惜」的態度面對生活,成功考取臺師大化學系。
她積極參與特教服務性社團及教會志工服務,並在國立高中擔任化學科教師,致力於促進教育場域的融合,幫助身障學生學習科學,並激勵他們追求卓越。
多元交流,深化生命教育
此次論壇由國立清華大學承辦,聚焦於區域特色飲食文化、菜市場學校、食農教育示範基地與區域支持網絡,以及學校午餐結合食農教育等多個主題。
活動邀請了第一期食農教育示範學校、民間團體、社區大學講師及食農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他們的執行成果。
透過這樣的跨領域交流,參與者們激盪出更多創新思維,探討深化學校食農教育的實踐策略。
成果展示,推動教育創新
在論壇中,展示了大新竹地區三項區域特色飲食文化(客家、海洋及原住民族)。
三個菜市場學校(同知、竹東及關東市場)、以及三個食農示範基地(峨嵋、東海窟、南香山)的優秀案例。
此外,多項特色食農教育研習及體驗課程的推動成果也在活動中亮相。
並發表了「區域特色食文化」及「食農教育百寶箱」教案課程開發成果,為更多學校提供創意與區域特色兼具的食農教育資源。
持續推廣,擴展影響力
國教署表示,本次論壇不僅展示了大新竹地區在食農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
還計劃透過政策支持、資源共享及教育創新等多方面努力,將示範學校與支持網絡計畫的操作模式向外擴散。
目標是協助更多學校深化食農教育,提升學生對在地飲食文化及環境永續的關懷與體認,進而在全社會範圍內推動食農教育的普及與發展。
(圖/教育部)
結語
「總統教育獎生命教育專題講座展演活動」的成功舉辦。
不僅展示了獲獎講師們在生命教育上的感人故事,也促進了校園內外對孝道與食農教育的深入理解。
國教署將持續舉辦類似活動,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多元才能。
弘揚優良傳統美德,並創造一個充滿愛與責任感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