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北市動保處
守護健康,臺北市動保處推出「野鴿不餵食」活動,提高市民對禽流感防護的認識
發布日期:4/19/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隨著國際間持續傳出禽流感疫情,根據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14年)3月7日,國內已經發現16起禽流感案例。
雖然臺北市動物保護處報告指出,截至3月底,經過879件禽鳥檢體的採樣監測。
結果皆為陰性,且目前並未發現疫情,市民仍應保持警覺,避免接觸禽鳥,並避免餵食野鴿。
避免餵食野鴿,保持環境清潔
儘管目前未有疫情,動保處強調,餵食野鴿行為在臺北市仍然相當普遍。
尤其是在公園和醫院周邊等公共場所,這些行為不僅造成周圍居民的困擾,還可能帶來衛生問題。
由於野鴿習慣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覓食,這會導致鳥類聚集並大量排泄,進一步增加病菌傳播的風險。
因此,為了提高市民對防範禽流感及野鴿餵食行為的認識,動保處將於4月26日起。
陸續在大安森林公園、中正紀念堂、和平紀念公園及關渡宮前廣場舉辦「喂~野鴿餵不餵」戶外親子宣導活動。
讓市民不僅能學到有關都市野鳥的知識,還能了解如何有效避免餵食野鴿,並宣導對公共衛生的尊重。
(圖/臺北市動保處)
禽流感防護,宣導教育不間斷
為了進一步加強市民對禽流感防護的認識,動保處今年將繼續委託國立臺灣大學。
進入學校與社區舉辦禽流感教育宣導說明會,預計進行至少20場次,並將於9月份開始。
這些活動旨在向學生和市民普及禽流感的知識,並提醒大家保持警覺,防範禽流感的潛在風險。
對此有興趣的市民可提前透過動保處進行線上報名,參與這些有意義的宣導活動。
如何處理鳥類屍體?應該保持冷靜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能會發現零星鳥類屍體。
動保處解釋,這些鳥類屍體通常是由於覓食困難、氣候影響或天敵捕食等原因所致,民眾不必過度驚慌。
處理鳥類屍體時,市民可以自行將屍體移除並加強周邊環境的清潔與消毒,保持公共區域的衛生。
(圖/臺北市動保處)
守護環境,維護公共衛生
動保處也提醒市民,若餵食行為造成環境污染,或在公園餵食野生動物,將會根據《廢棄物清理法》及《臺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處以最高6,000元罰鍰。
市民若發現此類違規行為,可撥打「1999」市民熱線或透過臺北市陳情系統向相關管理機關提供檢舉。
結語:共創健康美好環境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的努力不僅在於保護野生動物,也在於維護市民的健康與生活質量。
通過持續的教育宣導與活動,動保處希望每位市民都能成為守護公共衛生的積極參與者。
讓我們共同為建設更美好的城市環境而努力,攜手保護我們的動植物,保護每一個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