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退市美鋼賤賣 日美製造業落寞的縮影
發布日期:12/27/2023
新聞視界時報-記者王秉程
另一頭,曾被視為美國工業和經濟實力象徵、也有着百餘年歷史的美國鋼鐵製造業巨頭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經4個月競價後將以141億美元的「白菜價」出售給日本最大的鋼鐵製造商「新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美國鋼鐵曾參與了美國的多項重大工程,如波音747飛機、金門大橋、帝國大廈等。美國鋼鐵曾經是美國經濟的頂樑柱。
一個,曾是代表日本工業崛起和創新精神的名字,一個曾是美國工業實力象徵,一個黯然退市,一個轉手賤賣,實在令人唏噓。
但事實上,東芝、美國鋼鐵的衰落都並非孤立事件。
東芝的命運折射出的是日本製造業在全球化背景下遭遇困境的縮影。日本經濟自90年代以來就面臨困境,加之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使得日本企業的生存環境日益嚴峻。
日本企業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以及應對市場變化能力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東芝走向衰敗,一方面是由於經營不善,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尤其在是2015年曝出財務造假事件之後,公司信譽和形象嚴重受損,經營狀況持續惡化,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困境。從外部環境看,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國內市場需求下降,韓國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晶片、半導體、電子、白色家電產業方面相繼崛起,對東芝的優勢領域造成直接衝擊,東芝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節節敗退。東芝公司改革創新的能力不足,不能適應國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化。
{{AD}}
東芝遇到的問題在日本整個產業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日本企業在上世紀經濟高速增長期形成的一些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網路時代的需要。但是很多日本企業的思維依然保守僵化,固步自封,沒能及時根據內外市場的變化調整經營策略。而且,不少日本知名企業近年來接連曝出財務醜聞和管理不善的問題,損害了「日本製造」的品牌形象,也損害了投資者的信心。
而美國鋼鐵的沒落,也同樣是美國製造業落寞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如今整個美國鋼鐵行業都只剩下一個空殼,沒有一家能躋身全球十大鋼鐵生產商之列。在上世紀初,美國鋼鐵生產的鋼鐵,幫助美國成為了全球經濟超級大國,見證了美國一座座建築的興起,為摩天大樓、水壩和橋樑提供鋼材,也為美國消費者夢寐以求的汽車和電器供材,競爭力之大,一度促成了美國反壟斷法的制定,也是世界上首家市值突破10億美元的公司。而這一切,都要歸結於美國的傲慢。在各國製造業日益強大的背景下,該公司一直使用的是上世界40年代的技術,而和它一樣的其他美國鋼鐵巨頭也都低估了海外鋼廠的競爭力。
從20世紀中期開始,美國鋼鐵工業外部面臨日本等國的激烈競爭,內部又遇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導致產能過剩、效率低下、利潤下降等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層面:
首先,技術創新的缺乏。美國鋼鐵工業長期依賴傳統的高爐-轉爐法生產鋼鐵,而忽視了電爐鋼和連鑄連軋等新技術的發展,導致生產成本高、質量低、環境污染嚴重;其次,市場需求的變化。美國鋼鐵工業主要依賴於汽車、建築、機械等行業的需求,而這些行業在20世紀後期都出現了衰退或轉型,導致鋼鐵需求減少;再次,國際競爭的加劇。美國鋼鐵工業面臨着日本、歐洲、中國等國的強勁競爭,這些國家的鋼鐵企業採用了更先進的技術、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更靈活的策略,搶佔了美國鋼鐵工業的市場份額;最後,政策和制度的不利。美國鋼鐵工業受到了政府的過度干預、工會的過度保護、環保法規的過度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鋼鐵企業的運營效率低下、創新能力弱、適應能力差。
踏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美國迅速發展並趕超英國,成了全球第一大國。在從1860年到1900年的四十年間,美國粗鋼產量從1萬噸增加到了1035萬噸,年均增速高達18.2%,讓美國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最具競爭力的鋼鐵大國。然而,美國鋼鐵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太久。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鋼鐵就面臨了來自歐洲和日本的激烈競爭。到了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着日本開始戰後重建,粗鋼產量迅速超過了美國,讓美國被迫成了一個追趕者的角色。之後,受到日本製造業的衝擊,美國不少鋼廠開始倒閉。美國鋼鐵業的潰敗,是美國製造業走向沒落的指標。
上世紀90年代中葉的時候,曾經一度日本的工業增加值和美國是比肩的,然而今天日本的製造業增加值下降到一個什麼樣可怕的狀態?2021年的數據,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2.5萬億美元,日本只有0.98萬億美元,美國製造業增加值達到了日本的2.55倍之多,要知道這還是在美國製造業幾十年空心化之後的結果。
美國、日本製造業都從輝煌走向沒落。
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美國製造業的重要性。然而,美國仍從全球產業鏈的發展中感受到了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製造業進步對其形成的競爭壓力,在以稅收優惠、政策吸引、立法強制等手段推動製造業迴流的同時,妄圖通過貿易霸凌、關稅壁壘、產業補貼等非正常、非市場的辦法打壓對手的競爭力。美國把自己製造業的繼續興盛建立在損害別國利益的基礎之上,對經濟全球化的完整性和世界產業鏈的穩定性構成嚴峻挑戰。相較之下,尤其是這一兩年以來,日本的日子更不好過了,一方面美元在不斷的升值,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在不斷的飆漲,這對於嚴重依賴出口外向型經濟的日本更是沉重的打擊。
這次新日鐵的收購本身是其全球擴張和轉型的一部分。其自身面臨着國內需求的下降、國際競爭的加劇、環境規制的收緊等挑戰,因此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和機會。收購美國鋼鐵,目的就是增強在北美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北美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市場之一,也是新日鐵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收購美國鋼鐵的考慮是,可以獲得美國鋼鐵的客戶、渠道、品牌、資源等,提升在北美市場的份額和競爭力,同時規避美國政府對進口鋼鐵的貿易壁壘。
不論對美國還是日本來說,製造業的萎縮恐怕都是悔之晚矣。如今,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以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美國以擁有94%的工業門類排在第二)。中國高層一直堅持,製造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博弈能否勝出的關鍵所在。
但,即便如此,都必須接受前車之鑒,中國必須要客觀判斷競爭對手的實力地位,進一步提高緊迫意識,同時保持足夠自信,在業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礎上,依託世界最為齊全的門類,繼續強化對製造業的支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早日實現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美國、日本犯過錯的錯必須小心、慎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製造業又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