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和爸媽吵架就是不孝嗎?心理學家剖析青少年親子衝突的內心小劇場

    和爸媽吵架就是不孝嗎?心理學家剖析青少年親子衝突的內心小劇場

    發布日期:11/23/2023

    A- A A+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親子關係好不好,爸媽、孩子想得不一樣!

    「你和父母能像朋友一樣互動嗎?」長期投入華人親子衝突歷程、孝道研究的葉光輝曾在大學課堂這麼問,舉手的學生寥寥可數。

    三十幾年前,葉光輝擔任「張老師中心」督導時便觀察到,親子衝突是許多台灣家庭的共同困擾。他從研究中也發現,父母、小孩對於親子關係的認知,經常天差地遠:爸媽認為自己和孩子親密無間,事實上,子女那頭卻有說不完的抱怨

    當中突顯的,正是華人傳統價值觀產生的矛盾。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台灣老人家則愛說「囡仔人有耳無喙」(小孩子有耳無嘴),傳統文化講求以和為貴,回嘴是「沒大沒小」,隱忍才「不傷和氣」。孩子即便有不同的自我期待,在家庭孝道壓力下也可能壓抑自我,不敢正面溝通,累積無盡埋怨。而爸媽想著「我是為你好」,日日忙進忙出,最後卻被指責為直升機父母、虎爸虎媽,自然也是滿腹委屈。

    怨恨感是青少年的大敵

    與父母、孩子吵架讓人心煩意亂,但親子衝突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遠比你想得更嚴重!

    2013年葉光輝團隊研究發現,親子衝突帶來的負面情緒,會造成青少年各項問題行為,而且不同類型的負面情緒會導致不同的問題行為。常見的負面情緒有:

    • 威脅感:多數父母掌控青少年的生活資源,若爸媽常在爭執中採用撂狠話、嚴厲懲罰等手段,如「你再這樣試試看」、「以後休想拿到零用錢」,在權力不對等下可能讓孩子產生威脅感,陷入焦慮不安。
    • 自責感:「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這麼辛苦賺錢養你,結果你這樣對我!」傳統孝道的壓力、父母不自覺的情緒勒索,會讓青少年萌生強烈愧疚,過度的自責感容易導致青少年的退縮行為、自我孤立。
    • 暴怒感:青少年階段是情緒的暴風時期,如果孩子認為錯不在己、自尊受到打擊,在無法調節控制下,可能產生暴怒感,轉而用攻擊行為宣洩內心的失控抓狂。
    • 怨恨感:怨恨感影響最大!當青少年長期感到委屈、冤枉、被不公平對待,或因為處處受到父母管轄、想爭取又無果,可能忿忿不平,最後選擇壓抑自己而萌生怨恨感。研究發現,怨恨感會導致最多負面行為,包括不良身心症狀、退縮、攻擊及違規等各種偏差行為。

    衝突都是負面的嗎?危機也能是轉機!

    找到青少年不同問題行為的根源,下一步,就有機會尋求解決之道,聽起來是親子研究的一大里程碑。但葉光輝卻停下腳步,「過往的研究思路,都是去找出衝突的傷害、怎麼避開衝突,但日常生活裡家人間發生衝突其實很正常。」

    他重新思考核心問題:衝突只會導致問題行為嗎?衝突難道都只是負面的嗎?

    「衝突之所以會有不良影響,是因為當我們停留在負面情緒裡,陷入不斷『反芻』而造成惡性循環,也就沒有多餘的心理能量『處理衝突』。」葉光輝點出關鍵原因。

    於是,葉光輝將問題意識從「如何避免衝突」轉向「如何面對及處理衝突」,進一步探討在衝突發生後,如何降低負面情緒的爆發。他花了兩年重新建立理論系統,找出了如何讓衝突事件不導向負面傷害的兩大關鍵。

     

    正面看待衝突:吵架雖然討厭但有用!

    溝通需要同理,嘗試看見彼此的狀態與需求,並給予相應的回饋。長年研究親子關係,葉光輝溫和地提醒父母與青少年:

    了解對方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關係導向」,因為關係一旦被破壞,要再重新建立就得花很大很大的力氣。

    葉光輝解釋,吵架爭執有時不一定涉及是非,只是彼此價值觀不同、意見不一,沒有絕對的對或錯。然而,在以和為貴的文化標準下,衝突便成了「關係破壞者」,當我們總是從負面角度看待衝突,就容易將其視為壓力來源。一有意見不合就感覺自己被打壓、被否定,萌生負面情緒。

     

     

    狂賀!奇點空間設計粉絲專頁按讚數突破 18,000!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肯定,未來我們將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創意設計與優質服務,與您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空間體驗! 🎉🎉

    相關新聞

    擴展美感教育:探索藝文場館中的學習奇蹟

    擴展美感教育:探索藝文場館中的學習奇蹟

    為了讓學生在實際的藝文場館中體驗美感教育,教育部自107年起推動了「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 ...

    9/18/2024

    青年振興地方,行動計劃帶來希望與變革

    青年振興地方,行動計劃帶來希望與變革

    為了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地方發展,將創意化為實踐,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出了學習性青聚點的在地課程及蹲點見習

    9/18/2024

    教育部推出113年敬師微電影:《老師:永遠守護我們的您》,感人故事溫暖人心

    教育部推出113年敬師微電影:《老師:永遠守護我們的您》,感人故事溫暖人心

    教育部為了慶祝教師節,推出了113年敬師微電影《老師:永遠守護我們的您》

    9/18/2024

    提升特殊教育環境:國教署推動身心障礙資源班設施改善計畫

    提升特殊教育環境:國教署推動身心障礙資源班設施改善計畫

    為了進一步支持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改善和充實身心障礙資源班的設施與設備

    9/17/2024

    臺日教育交流計畫:促進文化互動與語言學習的喜悅之旅

    臺日教育交流計畫:促進文化互動與語言學習的喜悅之旅

    為了加強臺日之間的教育交流,教育部國教署與日台交流協會攜手推動「日語合作夥伴派遣計畫」

    9/17/2024

    教育部澄清AI教育政策:引導13歲以下學生善用生成式AI,營造無差別學習環境

    教育部澄清AI教育政策:引導13歲以下學生善用生成式AI,營造無差別學習環境

    生成式AI的使用需遵守適齡適性原則,並未禁止13歲以下學生學習與使用生成式AI

    9/17/2024

    體育運動精英獎2024年開始接受推薦,迎接體壇的榮耀時刻

    體育運動精英獎2024年開始接受推薦,迎接體壇的榮耀時刻

    教育部體育署近日正式公告了2024年體育運動精英獎的實施內容及受理推薦事項,現已開放收件

    9/16/2024

    推動青年發展新政策,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首度舉辦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

    推動青年發展新政策,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首度舉辦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

    為實現賴總統的政見「18-22歲:投資青年生涯,支持多元發展」,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9月16日隆重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年事務 ...

    9/16/2024

    提升學生本土意識:教育部推動多元文化學習活動

    提升學生本土意識:教育部推動多元文化學習活動

    為了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以及提升本土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教育部國教署持續推動「國民中小學本土教育整體推動方案」

    9/16/2024

    教育部推動跨校遠距教學:數位科技與文創課程融合帶來新機遇

    教育部推動跨校遠距教學:數位科技與文創課程融合帶來新機遇

    為促進校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教育部國教署於112學年度啟動了「高級中等學校實施跨校遠距教學課程計畫」,共補助了44所學校

    9/1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