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共同推動閱讀教育,縮短城鄉差距,培養學生成長潛力
發布日期:4/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了加強弱勢地區的閱讀資源並推動教育資源均等,教育部國教署積極推行國民中小學多元閱讀活動。
致力於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並改善城鄉差距,讓閱讀成為每個學生成長的動力。
在113年度的計畫中,教育部國教署提供了超過1,400萬的經費,成功協助22個縣市的751所學校舉辦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
這些活動不僅遍及全台,包括離島和偏鄉學校,也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透過多元的活動培養閱讀習慣,進而提升終身學習的能力。
多元閱讀活動:讓閱讀融入學生生活
各縣市政府根據在地特色,推出了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將閱讀的樂趣帶入學生的生活中,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例如,新竹縣政府以「書海探險隊-古老精靈的召喚」為主題,讓國中小學生隨著閱讀遊新竹。
感受當地文藝作品中蘊含的鄉鎮文化特色,讓學生在讀書中探索世界。
(圖/教育部)
離島與偏鄉學校的閱讀新風貌
尤其在偏鄉地區,這些創意十足的閱讀活動帶來了許多令人驚喜的成果。
例如,金門縣卓環國小舉辦的「閱讀寫作營」透過桌遊「說書人」,引導學生更豐富地表達事物,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而澎湖縣七美國中則透過「走讀人特色閱讀講座」,將台語劇本《巧新婦》搬上舞台,讓學生參與並進一步培養創造性閱讀的思維。
此外,連江縣仁愛國小推出的「馬祖好多餅」活動,透過傳統美食體驗結合多文本閱讀。
學生們不僅深入了解在地的飲食文化,還能通過資料搜集與實地考察,與同儕交流、增進理解及表達能力。
創意與多元,讓閱讀成為學習的源泉
國教署強調,閱讀方式應該是多樣且富有創意的,不僅局限於文本閱讀,還可以結合走讀、戲劇表演以及生活探索等元素,讓學生深入其中,探索閱讀的無窮奧妙。
這樣的多元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深度,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而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未來,國教署將繼續支持學校發展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並將閱讀深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從而營造積極的校園閱讀氛圍,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讓閱讀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磐石。
(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