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提供視障與學障學生的有聲教科書:用心打造每一頁學習的橋樑
發布日期:3/23/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為了讓視覺障礙及學習障礙的學生能夠更輕鬆地學習,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攜手開展「有聲教科書製作與管理計畫」,致力於製作符合全國國小到高中學生需求的有聲教科書。
這些教材不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遞,更著重於將每一頁教科書轉換成視覺障礙及學習障礙學生可以接觸的聽覺學習工具。
全國配送 有聲教科書陪伴學生成長
在112學年度,已有2,756冊的有聲教科書順利配送給全國的視障和學障學生,而113學年度的第一學期,又完成了1,342冊有聲書的配送。
每學期,國教署都會調查全國對有聲教科書的需求量,並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精確的配送計劃。
(圖/教育部)
專業團隊精心製作 提供高品質學習資源
有聲教科書的製作過程涉及多個專業環節,從前置校對到圖形詮釋,再到正式錄製、數位剪輯、聲音品管,整個過程都由專業團隊精心把關。
每年,製作的國小、國中及高中的有聲教科書版本超過200種,這些教材不僅為視障和學障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也讓學生能夠更便利、高效地進行學習。
錄製人員的專業訓練 確保每個字音清晰
國立清華大學盲友會提到,早期的錄製方式依賴錄音機,而如今則是使用先進的電腦數位錄音技術。
在這一過程中,錄製人員的發音清晰度、口齒是否清楚以及語調的自然流暢,對於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
因此,錄製人員不僅要具備正確的語音發音技巧,還要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背景。
錄音團隊會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包括請具有播音員資歷的專業師資進行指導,並考慮到視障學生和普通學生在閱讀習慣上的差異。
特別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視障專業人士來協助訓練,確保每一個音符都能準確地傳達知識。
(圖/教育部)
持續優化 教材更貼心
從早期的「唸書給盲友聽」,到今天的客製化有聲教材,國教署持續關注並改善服務,致力於為視障生及學障生提供最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源。
隨著教學方式的進步,這些有聲教科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也讓學習變得更加高效、便利,並且充滿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