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讓AI走進課堂:教育部推動人工智慧教育,培養未來人才
發布日期:3/18/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在智慧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智慧(AI)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無論是透過智慧型手機查詢資訊、播放音樂,還是車牌辨識系統、智能照明的應用,都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與高效。
AI技術的創新發展,預示著它在未來將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改變。
讓孩子們與AI結緣:從課堂學習到實踐應用
為了讓中小學生體驗並了解AI的應用及其對未來生活的影響,教育部自107年起推動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計畫。
這項計畫不僅出版了《和AI做朋友》教材和教案示範例,還開發了數位教材,讓師生可以輕鬆了解AI的基本原理與實際應用。
截至目前,這些教材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27,000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使用。
(圖/教育部)
跨科合作,激發學習興趣
從109年開始,教育部鼓勵中小學校根據學校特色與需求,組成跨科教師團隊,共同設計AI課程及教學活動,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教案,並加入實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截至目前,已有143所學校與300多位教師參與其中,並成功讓近21,000名學生受益。
例如,臺南市光華高級中學餐飲科在課程設計中引入了AI技術,開設了「產地到餐桌」課程。
教師們與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合作,開發了AI菜識場系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辨識鳳梨的品種、咖啡豆的優劣,還能進行咖啡拉花模型的評分。
這項創新課程讓學生在實作過程中不僅學到了AI技術,還提升了他們對餐飲科學的興趣,並且在全國專業群科創意競賽中榮獲佳作。
讓在地特色與AI結合:創新課程激勵學習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來自於臺中市立梧棲國民中學。該校連續三年獲得計畫補助,依據當地特色設計了多樣的AI課程,包括「校園賞花趣」、「AI猜拳遊戲」與「AI體感遊戲」等。
這些課程不僅結合了AI技術,還與學校的社團活動及資訊科技課程進行融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
特別是,學校的陳有量組長,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帶領學生深入學習AI,並幫助學生探索未來的職業道路,許多學生因此決定轉向資訊科學領域,並且進一步投入AI的學習。
(圖/教育部)
以AI助力農業,拓展學生視野
屏東縣的新南國民小學自110年起也參與了這項計畫,並結合當地的農業特色,開設了「以蕉您學AI」課程。
學生利用AI鏡頭進行影像辨識,學習如何分析香蕉黃葉病等農業病害,並運用AI技術幫助農民準確施藥。
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了AI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還讓他們感受到AI對當地農業的貢獻與影響。
AI教育推動未來創新,激發學生無限潛力
隨著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教育部的人工智慧教育計畫正在逐步扎根於中小學校園,並且吸引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其中。
通過跨科合作和創意教案的開發,AI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他們培養了對未來科技的敏感度與應用能力。
隨著這一波AI教育熱潮的推進,學生們將能夠在這個新世代中成長為具備AI素養的國民,為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