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教育部頒獎典禮表揚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鼓勵教師引領教育創新
發布日期:3/1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近日,教育部於國家圖書館3樓的國際會議廳舉行了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的頒獎典禮,由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親自頒獎。
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各界的教育工作者參與,共有148個計畫獲獎,代表著台灣在教育領域的無限創新與突破。
典禮中,我們有幸聆聽來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胡其瑞副教授以及明志科技大學賴宛吟副教授的分享。
他們在會中與大家交流了自己計畫執行的寶貴心得,展現了教育工作者們在課程創新及研究領域的熱情與投入。
葉政次在頒獎致詞中,特別感謝每位獲獎教師的努力與奉獻。
並指出這些成果不僅對大學教育有著重要的貢獻,也將成為引領更多教師進一步精進教學的典範。
探索教育創新,啟動未來教學的新篇章
隨著頒獎典禮的結束,隨後舉行的論壇《典範的延續與開展-談績優計畫的下一步》,進一步深入探討如何延續和拓展這些教學實踐計畫的成果與影響力。
由國立臺灣大學陳毓文教授主持,論壇邀請了淡江大學蔡明修助理教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陳樹人副教授。
國立金門大學洪于婷副教授等多位教育專家,共同討論如何讓這些計畫能在未來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圖/教育部)
從AI輔助到實務教學,創新方法不斷拓展
今年的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不僅展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的高度重視,還融入了先進的AI輔助教學技術,並強調團隊合作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例如,國立金門大學的洪于婷副教授,透過專案式個案研析,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海洋災害防治,並以此為基礎,為未來的防災理論建立堅實基礎。
又如長庚科技大學的李香君副教授,通過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在模擬的臨床環境中提升專業溝通能力。
另外,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的倪仁禧副教授,將STEAM教學法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更具實踐性和創意的學習體驗。
這些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幫助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具備更多實用技能。
鼓勵教師持續發展,提升教學品質
教育部表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一直致力於支持教師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中的創新探索,並持續推動教育改革。
自107年度起,教育部便開始加強對此類計畫的推動,並在每一年度推出新的補助措施,提供教師更多的資源與支持。
今年,教育部進一步提高了教學研究人員的待遇,計畫主持人可獲得每月最高1萬2,000元的經費支持,並可聘請博士生協助研究工作。
此外,教育部也推出了以「情緒健康與福祉」為主題的專案,關注學生的情緒健康,並希望能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情感支持與心理建設。
(圖/教育部)
總結:教育創新從這裡開始,未來更美好
隨著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發展,台灣的教育在創新與改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部將繼續致力於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界的創新改革。
期許更多教師能以這些優秀的計畫為榜樣,持續探索創新的教學方式,並為台灣的學子們帶來更多元、更有深度的學習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