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促進法治教育:大學法律系走入社區,深入人心
發布日期:3/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隨著社會法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教育部積極推動大專校院法律系(所)師生參與中小學及社區的法治教育計畫,藉此提升學生和民眾的法律素養及法治觀念。
114年度,教育部補助了19所大學法律系,開展「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計畫。
並將這些計畫延伸至各地區,特別是偏鄉地區,讓更多弱勢群體受益。
(圖/教育部)
法治教育走進偏鄉,帶來寶貴資源
這些計畫不僅限於城市地區,也特別關注到偏鄉的需求。
例如,輔仁大學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等學校,將計畫推廣至臺東、南投及金門等偏遠地區。
為當地的中小學生與社區民眾提供法治教育,並提供法律專業諮詢服務。
這些舉措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效,也重視社區民眾的法治意識,期望透過教育的力量,提升整體社會的法律素養。
新興議題與數位時代的法治教育
除了傳統的法治教育,靜宜大學與世新大學也將新興議題。
如人工智慧與法律納入宣導範圍,幫助學生和社區民眾了解數位時代法律環境的複雜性。
這樣的做法不僅提升了學術知識的現實應用。
也讓學生對當前快速變遷的科技社會有了更敏銳的法律認知,讓法律教育與時俱進。
(圖/教育部)
多元化活動,法治教育變得更有趣
為了讓法律教育更加生動有趣,參與計畫的各大專校院設計了多種貼近生活的活動。
透過戲劇表演、互動遊戲、實境模擬等方式,將複雜的法律知識轉化為學生和社區民眾易於理解的語言。
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重要的法治概念,並將其內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在花蓮及屏東等地進行的活動,結合動漫素材,成功吸引了當地學生的注意,並提升了他們對法律的興趣和認識。
法律系師生走出校園,服務社會
教育部透過這些補助計畫,鼓勵大學法律系的師生走出校園,將所學的法律專業知識帶入中小學和社區,提供實地的法律知識宣導與諮詢。
這不僅是學術的實踐,更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學生們透過這些實習與服務,能夠深入了解社會法治需求,並將自己所學應用於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
這樣的經驗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也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圖/教育部)
持續發展法治教育,扎根社會每個角落
教育部表示,將繼續推動大學法律系(所)師生參與法治教育計畫。
並加強與中小學和社區的合作,確保法治教育能夠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傳統的法治教育外,計畫將涉及更具時效性和實用性的法治議題。
並指導學校開展相關活動,強化學生與民眾的法律素養,讓法治教育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結語:用法律知識照亮生活
透過這一系列的法治教育計畫,教育部不僅在學術界和社區間架起了橋樑,也為學生和社區民眾提供了更多了解法律的機會。
這樣的合作不僅幫助學生在法律知識上得到提升,也讓社會大眾對法治觀念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樣的教育過程不僅塑造未來的法律專業人才,更為現代化的法治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