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數位教科書與美感設計:提升學習興趣與審美能力的創新課程
發布日期:3/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隨著全球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教育領域也隨之變革,學校現場越來越多地採用結合紙本教科書與數位資源平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無限的學習資源。
教育部國教署於113年委託臺北市立大學,啟動了「美感與數位教科書研究計畫」,旨在提升教師及教科書編輯人員的設計能力。
並通過美感和教育設計的課程,加強教師自編教材的能力,為學生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
針對教師與編輯人員的專業培訓
此計畫的核心之一是針對學校教師及教科書出版公司的編輯人員,提供專業的增能課程,提升其設計數位教材的能力。
113年,該計畫共舉辦了16場次的課程,並計劃在114年進一步開設更多元化的工作坊,涵蓋教育設計、美感跨領域合作、簡報設計及書籍設計等內容。
這些課程不僅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也鼓勵他們更創新地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教材,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
數位教科書的未來趨勢
根據國教署的介紹,數位教科書的設計核心理念包括「開放性」、「適性」和「互動性」。
這些理念旨在因應科技的迅速進步以及遠距教學的發展,並希望透過數位教科書的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元、靈活的學習資源。
在113年12月17日,臺北市立大學與美感細胞協會合作舉辦了「數位教科書交流會」。
邀請了教科書出版公司的設計師、插畫家、編輯人員以及教師等專業人士,進行跨領域的交流與創新設計,探討如何共同支持學生的適性化與多元化學習。
(圖/教育部)
美感設計與簡報技巧的實用課程
除了數位教科書的設計課程外,114年將會開設更多元的增能課程,其中包括「美感入門」課程。
這是一個2-3小時的簡短課程,旨在讓教師了解「什麼是美感」,並透過設計案例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美感的細節,進而應用於教材設計中。
此外,「教學簡報工作坊」將幫助教師提升簡報設計能力,通過教育心理學與設計方法的結合,調整資訊與簡報排版的呈現方式,使得學生能更容易理解學習內容。
跨界合作,創造優質教材
該計畫的另一亮點是透過跨界合作,推動教育設計的創新發展。
講師將通過RPEC教育設計流程,帶領教師及出版公司人員,設計和製作教育書籍,並共同構思更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資源。
這種跨領域合作不僅能夠提升教材的質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
(圖/教育部)
持續推動數位教材創新
國教署表示,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繼續推動更多元、豐富且適合學生學習需求的高品質教材。
未來,數位教科書將不僅是一個學習工具,更是學生探索知識世界的夥伴,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習並愛上知識的過程。
結語
透過這一系列的課程與計畫,教育部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數位學習環境中。
創造一個充滿美感和創意的學習空間,讓教師、學生及教材編輯人員都能夠在這場教育創新中獲益。
這不僅是一個技術與設計的提升,更是一個關於如何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更具生命力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