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教育部辦理無障礙設施培訓,打造友善校園環境
發布日期:2/2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了提升大專校院在無障礙環境規劃與執行上的能力。
教育部特別委託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於2025年2月26日至27日舉辦了「113年度建築物設置無障礙設施設備勘檢人員培訓講習」,吸引全國大專校院參與。
此次培訓旨在加深學校對無障礙設施法規的理解,並幫助學校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管理及設置無障礙設施,推動建立更加友善的校園環境。
教育部指出,根據特殊教育法規定,學校應根據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空間,這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體現社會包容精神的具體措施。
因此,為了協助各校全面落實這些規定,教育部推出了這次的培訓計劃。
培訓課程內容包括無障礙環境的規劃設計理念、相關法規、管理實務及改善案例等。
(圖/教育部)
這些課程將幫助學校在理解無障礙設施設置的法規要求的同時。
也能學到更多實際操作經驗,進一步提升無障礙設施的檢核與設計專業能力。
課程不僅包括法規方面的內容,還有大量實務經驗的分享。
擔任講座之一的國立高雄大學傅昭睿助理教授提到:「無障礙環境的推動強調『通行空間』的概念。
從人文環境的同理心接納入手,考量空間的擺設與氣氛,使無障礙設備與設施能夠自然融入。」
他進一步指出,無障礙設施不僅是針對身心障礙者,還應該考量其他行動不便者的需求。
(圖/教育部)
如老年人、孕婦、嬰兒、使用推車的家庭及短期受傷者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全人照顧的目標。
教育部強調,推動無障礙環境不僅是為了保障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它更是建設一個友善社會的重要步驟。
透過這樣的培訓,教育部希望能夠為學校創造一個安全、便捷、且適應各類人群需求的無障礙校園環境。
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平等享有學習與生活空間,從而打造更加包容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