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教育部促進外國學生留臺發展職涯的產學座談會圓滿落幕
發布日期:2/2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為了幫助外國學生順利拓展職業發展道路並在畢業後順利就業,教育部積極配合政府「育才、留才、攬才」的政策。
於今年2月18日與2月25日,分別在臺北醫學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了兩場產學座談會。
此次座談會吸引了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及學界代表,共同為外國學生在臺灣的職涯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圖/教育部)
北部與南部場域的產學界面對面交流
北部場地聚焦在長期照顧與生技製藥領域,而南部場地則專注於金屬與機械領域。
來自全臺56所大專院校的代表以及31間產業領袖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開啟了一場深入的對話與合作。
這次的活動形式非常豐富,除了有企業簡報、產業與學界面對面的交流,還有關於課程規劃及企業職缺的媒合活動。
這些互動不僅為學界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還讓企業看到外國學生所能帶來的獨特價值與潛力。
雙方的需求與趨勢對接,攜手打造未來職場新機遇
此次座談會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建立課程與實習規劃的聯繫,並深刻了解當前就業市場的趨勢與人力需求。
活動中,企業代表與學校的國際長、系所院長等多位專業人士分享了產業趨勢、人才需求及學校各領域的培育現況。
透過這樣的交流,學校能夠更加清晰地調整其課程,並為學生未來的就業鋪設順利的道路。
(圖/教育部)
政府部門協力助力,為外國學生創建留臺環境
教育部的努力並非獨立進行,還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及內政部移民署等政府單位緊密合作。
為學生與企業提供了最新的政策解讀及相關規範,讓學校和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目前的缺工領域及如何適應留臺的相關法規和政策。
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對優化留臺政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進一步推動「人才共榮」的雙贏局面。
積極發展國際人才,促進臺灣產業的國際視野
自113學年度起,教育部推動的「大專校院國際生留臺就業輔導專業化計畫」也在本次座談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計劃委託臺北醫學大學成立專案辦公室,並為大專院校提供了補助,幫助學校設立專門的國際生職涯諮詢與留臺就業輔導機制。
這些措施不僅幫助國際學生從入學階段起便開始規劃職業生涯,還能讓學校與企業共同協作,開創更多的實習與職場機會。
讓學生能夠更早融入臺灣的職場,並為臺灣的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國際視野。
(圖/教育部)
結語:攜手打造留臺就業的美好未來
此次的產學座談會不僅是一次專業的學術交流,更是為外國學生留臺就業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教育部的目標不僅是幫助更多優秀的國際學生留下來,更是要讓他們在臺灣的職場上發揮專業與潛力,為臺灣的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夠為更多學生和企業搭建橋樑,攜手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