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迎接6G時代:教育部推動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
發布日期:2/2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圖/教育部)
隨著全球行動通訊技術迅速發展,衛星通訊和非地面通訊(NTN)等領域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為了促進我國在這些前瞻技術的發展,並厚植行動通訊領域的技術人才,教育部積極推動「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
這項計畫將專注於提升地面與非地面通訊技術的跨層次整合。
展示未來的應用情境,並不斷優化課程與教學質量,以培養符合未來需求的人才。
結合大專院校,聚焦前瞻應用
自計畫啟動以來,已經與全國25所大專院校合作,組建了智慧節能網路、非地面網路和超高速通訊等三大主題教學聯盟。
透過這些聯盟,已經開發了9門尖端技術系列課程,並針對國家Pre-6G技術的布局,發展了12門前瞻的數位化微課程。
內容涵蓋太空產業、低軌衛星物聯網、6G智慧節能技術等,讓學生對行動通訊的未來技術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這些聯盟還建立了7個跨層次的系統整合實作平台,並發展出問題導向學習(PBL)教材,幫助學生實踐所學知識。
例如,智慧節能網路聯盟開發了「智慧節能數據管理與分析平台」,讓學生能夠實際運用NB-IoT、LoRa、5G/6G等通訊技術。
將各種感測器數據進行雲端儲存與分析,實踐智慧節能技術的應用。
(圖/教育部)
跨領域整合:培養未來創新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領域整合能力,本計畫建置了兩個示範基地。
包括「B5G智慧校園及智慧醫療行動通訊示範基地」以及「邁向永續智慧城市的第六代行動通訊網路應用基地」。
這些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實作機會,還幫助他們理解如何將最新的5G/6G技術應用到智慧校園、安全管理和資產追蹤等領域。
例如,「B5G開放架構行動校園網路教研系統整合平台」,以O-RAN開放架構為基礎。
透過工作坊教授學生如何運用開源工具進行專案管理,並結合AI和物聯網技術,探索校園安全和學生行為分析等創新應用。
這不僅是技術學習,更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為未來技術發展和應用鋪路。
推動課程改革:為行動通訊產業培養人才
隨著行動通訊技術的迅速演進,大專院校需要持續更新課程並提高教學量能。
本計畫已經啟動了23所大學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改進計畫,並且至今已經培育了近5,000名學生。
這些改進的課程不僅幫助學生掌握最新的通訊技術,還為我國的行動通訊產業培養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成果發表會中,教育部也表彰了8個優良課程。
這些課程代表了最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學習內容,將為未來的通訊技術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圖/教育部)
展望6G:打造全球競爭力
隨著全球行動通訊邁向6G時代,非地面通訊技術將成為發展的重點。
這次的研討會特別關注B5G/6G技術的進展,並探討低軌衛星物聯網、MIMO 4D通訊等領域的關鍵技術。
學界與業界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深化人才培育與技術交流,推動我國在全球行動通訊領域中扮演關鍵角色。
教育部將持續加強跨領域合作,結合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力量,為我國行動通訊技術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期待透過這些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台,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為國家未來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教育部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官網:https://proj.moe.edu.tw/B5GMOE/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