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讓幼兒認識家鄉文化,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在地文化融入幼教課程
發布日期:11/10/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為推廣學齡前幼兒對臺灣各地文化的認識,持續推動「在地文化融入教保活動課程計畫」。
鼓勵幼兒園結合當地文化進行教學,讓孩子從小培養對家鄉的認識與認同。
透過社區資源的整合和家長的參與,這些課程不僅讓幼兒更了解生活環境。
也激發他們關懷家鄉的情感,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文化傳承。
(圖/教育部)
屏東縣西勢國小附幼:與社區共學的客庄文化
屏東縣西勢國小附設幼兒園將客家文化帶入課堂,帶領孩子走進社區,學習與長輩共同製作酸菜、覆菜、梅乾菜等傳統客家美食。
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逐漸從不熟悉到喜愛,感受到客庄酸味的獨特魅力。
老師更引導孩子將醃製技術應用在其他食材上,創造出別具一格的彩色粄捲。
孩子們採集艾草、香蘭、紫蘇等植物製作出色彩繽紛的粄皮,內餡則混合水果蜜餞和酸菜,與社區阿公阿嬤分享這份創意料理,傳遞客庄獨特的文化風味。
新北市三芝幼兒園:探索與守護在地歷史「洗衫㵠仔」
新北市立三芝幼兒園的課程主題為「咱ㄟ洗衫㵠仔」,帶領孩子們探索三芝的特色與歷史。
幼生們在老師帶領下,參訪了當地的洗衫㵠仔,透過觀察與在地阿公、阿嬤的互動,激發了對社區環境與歷史的興趣。
孩子們在課堂中製作海報、寫信給區長,最終與區公所、社區協會及托老中心合作。
共同修繕社區設施和美化牆面,讓幼生感受到文化保存的意義及長輩的辛勞,培養感恩惜福的心。
(圖/教育部)
文化認同與社會參與:在地化教學的深遠影響
國教署表示,在地文化融入教學讓孩子們從小接觸自然、參與社區、了解多元文化,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不僅幫助孩子認識家鄉。
還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認同感,讓未來的他們能為家鄉與社會的多元發展盡一份心力。
透過這些真實的社區體驗,孩子們正慢慢學會理解、珍惜與傳承屬於他們的在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