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學美.美學」校園改造計畫,創造充滿活力與美感的學習環境
發布日期:10/14/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為了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並推動教育創新,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教署)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近期取得顯著成果。
該計畫旨在建立學校與設計產業的合作機制,運用設計思考解決校園問題,並以美感進行學習環境的全面改造,為學生打造更優質、更具啟發性的學習空間。
(圖/教育部)
成果分享會盛大舉行,16所學校美感轉變引人注目
112年度,該計畫成功完成了16所學校的美感校園改造工程。
於今(14)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行的成果分享會上,參與改造計畫的學校代表及設計團隊成員共同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在設計思考過程中所帶來的美感轉變。
這些改造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還培養了他們的美感素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生們透過參與校園改造,將美學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了對周遭環境的認識與欣賞。
(圖/教育部)
「學美.美學」計畫持續擴展,獲得國際肯定
自108年啟動以來,「學美.美學」計畫已建立全國91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並有30所改造案榮獲德國iF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等國內外共49座重要設計獎項的認可。
這些成就不僅彰顯了計畫在提升學校美感方面的卓越表現,也顯示了台灣在教育與設計融合上的領先地位。
多元改造案例展示,創新教學空間引領未來
本次改造計畫涵蓋多種類型,滿足不同教學需求與趨勢:
共融傾聽類型:例如,宜蘭縣立五結國民中學的諮商輔導空間,及臺南市新化區新化國民小學的知覺動作訓練教室。
這些設施不僅為特殊教育學生提供適性支持,也強調心理輔導與陪伴,營造包容共融的學習氛圍。
特色類型:新竹製茶重鎮的國立關西高級中學,通過設計思考將歷史悠久的製茶實習工廠轉變為「關西製茶所」博物館。
結合在地文化與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了解茶業歷史,拓展學習觸角。
探究參與類型: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實驗國民小學的「戶外教育」課程,透過PBL專題式學習模式。
學生們運用移動式白板車進行課堂討論與表達,建造「想法放大室」,實踐自主學習與創新思維。
(圖/教育部)
創新循環驅動學習與環境,展望未來教育美學
「學美.美學」計畫五年來,不僅成功改造多所校園,還持續推動學習與環境的創新循環。
苗栗縣三灣鄉三灣國小大坪分校的食育教室「大坪小食堂 Food Lab」便是一例,學生們通過親手參與木工課程。
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創意插圖,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造型門把,展示了美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的公民專科教室改造更是首度將學生納入「改造團隊」,通過參與式設計,學生們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意見。
並將地方色彩融入影音實作室的簾幕圖樣,創造出貼近生活且富有集體記憶的學習空間。
(圖/教育部)
展覽推廣美感教育,激發全國學校持續參與
為了擴散校園改造的示範效益,「學美.美學」計畫自即日起至11月20日在台灣設計館(松山文創園區內)推出「CLASS PLAY 走進.學美」展覽。
此次展覽詳盡解析了多項校園美感改造案例,讓參觀者能深入了解設計思考如何轉變學習環境,並激發更多學校參與美感教育的熱情。
國教署期望透過「學美.美學」計畫,持續推動學生的英語軟實力與美感素養,為台灣的教育體系注入新的動力。
未來,國教署將繼續支持學校與設計產業的合作,攜手創造更多充滿活力與美感的學習環境,讓每位學生在美學教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享受豐富多彩的學習旅程。
讓我們共同期待,透過「學美.美學」計畫,台灣的每一所校園都能成為充滿創意與美感的學習天堂,為未來的教育發展開創更多可能!
更多有關「學美.美學」計畫的最新資訊,請訪問計畫網站 https://campusfield.desig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