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官網
台灣人文藝術界的驕傲:邱上嘉教授榮獲國家產學大師獎
發布日期:8/5/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第五屆國家產學大師獎首次迎來人文、設計、藝術領域的得主,邱上嘉教授。
邱教授長期致力於台灣古蹟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不僅關注傳統工匠的人才培育,還協助文化部建立傳統工匠職能基準。
為台灣的文化資產修復與傳統工匠職涯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邱教授在112年也獲得了師鐸獎的殊榮。
從兒時熱愛到專業成就
邱上嘉教授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特聘教授,也是建築界的著名學者。
從小,他就對老房子情有獨鍾,兒時的生活環境中充滿了古建築的氛圍。
邱教授回憶說:「我小時候去祖父母家,看到傳統的老房子就會倍感親切。」這樣的經歷,讓他在長大後選擇走上古蹟保存與修復的道路。
(圖/教育部官網)
大學選擇與職業追求
在選擇大學時,邱上嘉放棄了臺灣大學,選擇到東海大學建築系就讀。他說服父親「建築師」也是個賺錢的行業,最終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建築專業。
後來在碩士班時,他依然堅持選擇冷門的傳統建築作為研究主題,深入研究台灣傳統建築及建築史。
與傳統匠師的深厚聯繫
在研究過程中,邱上嘉接觸到許多老一輩的傳統匠師,並逐漸走入匠師的世界。
他發現老匠師們身上擁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開始記錄他們的傳統技術與生活記憶,並意識到這些技藝正在凋零,匠師們面臨著困境。
這些經歷深深影響了他日後協助文化部制定傳統工匠職能基準與分級制度的工作。
推動傳統工匠職涯的可持續發展
邱上嘉教授不僅推動職能基準,還將工匠核心職能的鑑定、考訓用、薪資待遇與產業發展納入考量,做出了完整的配套規劃。
他希望傳統技術的人才培育能夠與現代制度接軌,鼓勵年輕人學習並留在這個產業中,讓他們知道這個工作是有前景的。
文化資產保護的重要性
古蹟修復是一項繁瑣且高技術門檻的工作,需要以傳統工法手工進行修復。
邱上嘉協助文化部訂定了傳統工匠的最低參考薪資,讓工匠待遇優於市場行情,這不僅給予工匠一定的保障,也代表政府對文化資產保護與修復的重視。
邱教授認為,古蹟修復與保存的產業需求不斷增加,未來的產業榮景可期。
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台灣的古蹟與歷史建築接近3000處,並以每年約100處的速度增長。政府投入的文資保存預算也在不斷增加。
邱上嘉指出,古蹟修復工作需要與時間賽跑,急需傳承傳統技藝的人才。
他投入數十年推動傳統匠師的人才培訓,致力於傳承這些技術,為國家養成古蹟修復所需的專業人才。
(圖/教育部官網)
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藝
邱上嘉在美國攻讀「設計運算」,現正思考如何將AI人工智慧與傳統工匠結合,翻轉教學現場。
建構文化資產修復產業的生態系,提升人才培訓效率,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這個產業,賦予老建築新的生命。
邱上嘉教授的努力與成就,不僅為台灣的古蹟保存帶來了希望,也為傳統工匠的未來開啟了新的篇章。
他的故事溫馨且充滿啟發,讓我們看見文化資產保存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