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官網
「藝起來學學-臺灣美感教育啟蒙計畫」:繽紛創意、啟發心靈
發布日期:7/12/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教育部指導,由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主辦的「藝起來學學-臺灣美感教育啟蒙計畫」,近日在教育部舉辦了112學年度計畫成果發表會。
會中展出了來自全臺的500件學生彩繪小感動龍優選作品,並呈現各校對臺灣文化色彩的多元觀察和豐富創作能量。
(圖/教育部官網)
啟發學生的美感與創意
自102年起,本計畫透過「師資培訓」與「學生美感體驗」兩大面向,長期推動教師專業提升與學生美感素養的培育。
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社區文化踏查,發掘家鄉獨有的文化色彩,並透過彩繪創作將其生動呈現。
同時,透過與美術館合作的展覽及校外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美感體驗,實踐108課綱中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核心價值。
(圖/教育部官網)
跨足各地的教育合作與成果
本學年度,計畫共培訓全臺664位教師,涵蓋102所學校和7,439名學生。
透過與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以及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合作,成功舉辦了多場文化色彩教育展覽,展示了優選學生的作品,並吸引超過24萬人次的觀展人群參與。
基層教師的貢獻與感動故事
臺東縣初來國小的專業成果
許瑞芬老師在教職29年中,堅持不懈地帶領學生參與計畫。
她與5位協同教師共同引導學生,從校本課程的四大主軸出發,尋找部落特有的文化色彩。學生們透過深入部落踏查,認識了農作物、傳統服飾、布農刀藝和樺斑蝶等文化元素。
並以水蜜桃紅、樹豆黑、織布藍、小刀灰和樺斑蝶橘等色彩進行創作。
最後,通過小感動龍發表分享會,與家長、部落族人以及全校師生分享他們的創作成果,這些作品不僅連結了學生與家鄉的情感,也展現了他們對藝術的熱愛與創造力。
(圖/教育部官網)
臺中市東勢國小的重生與自豪
東勢國小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偏鄉學校,曾經歷過921地震後人口外移的挑戰。
在「藝起來學學計畫」的引領下,學校通過發掘歷史建築的檜木褐、在地農業的柿子橙、勇伯製麵廠的麵條白、在地動物的赤腹松鼠灰和在地昆蟲的黑翅螢綠等色彩,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
學校校長林方鈴表示,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還培養了他們對家鄉的情感,甚至有學生表達了未來成為家鄉導覽人員的願望,展現了計畫對孩子們心靈成長的深遠影響。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廣類似計畫,透過民間資源的整合,培育學生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並進一步提升臺灣的文化軟實力,實現公部門、民間單位及學校三方的共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