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城事轍跡」 即日起至11/3百年古蹟北門周邊盛大登場
發布日期:10/10/2024
新聞視界時報-記者王自凱 整理報導
本次計畫邀請了表演團隊「人米犬頁製作」帶來以土地與環境的故事為主題的舞蹈、音樂、繪畫等多元展演形式,為活動揭開序幕。
這項活動自即日起至11月3日於捷運北門站周邊展開,透過三組地景公共藝術作品,結合地圖、聲音、物件等,具象化過去的歷史記憶,並搭配工作坊和走讀導覽,讓民眾能夠深刻體驗臺北城的歷史與藝術文化。
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在開幕式上指出,2024年適逢臺北建城140週年,這次計畫延續了「看不見的臺北」的核心理念,著重探討臺北城外區域的發展歷史,尤其是現代化的起源與交通樞紐的演變。
透過藝術創作與現地走讀,活動邀請民眾深入了解這個區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特別是在北門廣場、清代機器局遺址等歷史場域之間展開跨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
這次的地景藝術計畫邀請了三位藝術家,透過不同的創作方式來詮釋北門的歷史變遷。藝術家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以北門的交通變化為主題,透過飛動光帶表現臺北城歷史中的交通脈絡。
{{AD3}}
廖偉丞與藝術團隊泊人ANKR創作的《遺跡之音》,則透過觸摸互動裝置重現臺北城建設初期的聲音,啟發人們對於城市與人類關係的思考。藝術家吳芊頤的《鑄器賦形》則將北門外曾經是兵器修理場的歷史符號融入其創作中,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的物質性痕跡。
活動期間,每個週末還會推出不同性質的工作坊與走讀導覽,帶領民眾實地探訪北門周邊的歷史與文化,並以藝術創作加深對這座城市的理解。此外,活動還結合科技運用IG濾鏡打造「北城時光機」,讓民眾透過數位方式穿梭於北門周遭的歷史場景,體驗時空變遷的奇妙旅程。
活動期間參與拍照並在指定館所出示照片的民眾還可兌換限量側背帆布包。此次活動除了展示藝術作品外,還提供了多場工作坊與走讀活動,透過藝術與歷史的融合,幫助民眾更深刻地理解臺北的發展歷程。更多活動詳情可至「2024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城事轍跡」活動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