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美館提供
《2025高雄獎》開獎,藝術家的創新視野帶來春節驚喜
發布日期:1/29/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在迎接蛇年春節的同時,高雄市立美術館(高美館)於1月23日舉行了《2025高雄獎》頒獎典禮,並宣布了本屆獲獎名單。
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三位藝術家分別獲得了本屆的首獎,而葉俊麟則因其作品《觀.自在》獲得「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
此外,首次設立的「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由張君慈獲得。
展覽將自1月25日起至4月20日在高美館4樓展覽室展出,邀請民眾在農曆新春期間來高美館感受這些藝術家的無限創意。
(圖/高美館提供)
高雄獎帶來藝術的多元風采與開放性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2025高雄獎》作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藝文賽事之一。
不僅繼承了「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的評選機制,也對當代藝術的開放性與多元性做出了嶄新改變。
今年的高雄獎新增了「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旨在鼓勵藝術家關注環境生態議題,開創永續藝術的視野。
這些變革讓本屆高雄獎更加貼近當代社會的脈動,並展現了藝術在環境與社會議題上的力量。
三位首獎得主的作品,探索當代社會與空間的變遷
首獎得主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各自運用不同媒材,呈現當下社會的現象、空間記憶與影像本質。
丘智偉的作品《河邊的巨大之物》結合雕塑與影像,探索個人記憶與城市變遷的關聯。
林弈軒則以誇張的繪畫方式創作《快樂核世界公司》,反映現實世界中的虛假表演和人們的虛幻理想。
王仲平的《平面的深度》則透過日常家屋窗外的景象,探討影像與繪畫之間微妙的關係。
(圖/高美館提供)
特別獎項的設立與多元展現
本屆高雄獎還設立了「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葉俊麟的《觀.自在》打破了書法的傳統書寫與閱讀方向,探索了書法的多重可能性。
此外,為了關注環境永續,首度設立的「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由張君慈獲得。
她的作品《月潮搖籃曲:細胞》融合了人類身體的記憶與大自然的對話,表達了對環境的深刻關注。
評審特別獎及入選獎,呈現更多元的藝術視角
在評審特別獎方面,黃奕翔、蕭卓宇、賴科維、何宇森和劉怡君等五位藝術家分別獲獎。
這些作品無論在表現形式或議題探討上,都展現出當代藝術的創新與多元性。
除此之外,16位入選藝術家的作品也值得一看,這些作品通過色彩、形式與理念,呈現了各自對當代社會的深刻理解與觀察。
(圖/高美館提供)
展覽與活動,帶來文化與藝術的全新體驗
《2025高雄獎》展覽將於1月25日至4月20日展出,屆時,民眾可在高美館4樓展覽室欣賞這些獲獎作品,感受藝術家們呈現的創新思維與獨特風貌。
高美館也為新春期間推出了「蛇全蛇美.金蛇喜迎春」系列活動,包括藝術版印、手作、音樂表演等精彩節目,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在藝術的氛圍中迎接新年。
高美館誠邀大家在春節假期到來,親自走進展覽空間,與這些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藝術作品面對面,體驗當代藝術的魅力。
更多展覽與活動資訊,請至高美館官網或社群平台查詢,讓我們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與藝術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