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迎接社區新活力:麟洛鄉鄭成功廟多功能空間啟用典禮
發布日期:3/2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打造舒適休閒空間,凝聚客庄情感
麟洛鄉的鄭成功廟,不僅是當地居民信仰的核心,也承載著客庄文化的重任。
為了提升社區的生活質量,屏東縣政府與客家委員會攜手合作,積極推動「麟洛鄉鄭成功廟棚架下的生活空間計畫」。
在縣長周春米、客家委員會產業經濟處副處長金玉珍及各級民意代表和鄉親的見證下,這座全新的多功能空間於(18)日隆重啟用。
這項新建工程的重點是對鄭成功廟原有的棚架進行升級改建,透過創新設計,打造了一個更加寬敞、舒適的多功能場域,旨在為社區提供一個更好的休閒與集會場所。
新建設施包括鋼棚、廣場、展示室、廁所及圖書館的防水改善,這些設施的投入,總計費用高達1561萬元,並且在大家的期盼下順利完成。
結合宗教信仰與社區需求
周縣長在啟用典禮上表示,鄭成功廟不僅是當地信仰的象徵,也是客庄居民的重要生活空間。
該計畫自2021年獲得客家委員會的補助,經過多次設計調整,最終在2023年動工,並於今年完成建設。
他強調,這個多功能空間不僅延續了鄭成功廟的宗教文化角色,還能夠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穩固且安全的集會場所,並促進鄉親之間的情感交流。
此外,周縣長還介紹了棚架旁側設置的展示室。
這裡展示著來自鄰近地區的文化資產,包括東港鎮的王船文化館以及麟洛鄉的鄭成功廟繞境陣頭展示室,讓遊客及當地居民能夠更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宗教文化。
棚架後方的圖書館也經過優化設計,不僅改善了建築結構,也有助於重振地方的讀書風氣,讓更多人回到書本中汲取智慧。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現代化設施,創新設計迎接未來
為了打造一個更加舒適的活動空間,這座新建的棚架以打傘遮陰的概念為設計核心,整體結構採用混凝土與鋼構結合,長達12公尺、寬7公尺,提供了12米的寬敞空間。
棚架設計上採用了百葉窗與複層鋼板,提升了通風和耐熱性能。
整體設施包括照明系統、公共廁所以及通風設施,旨在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舒適、便利的環境。
而在棚架前方的禾埕空間,圓形地磚的排列富有意義,代表著源起、圓起、緣起的歷史深意,象徵著六堆聚落的開創與發展,傳遞著客庄文化的歷史與傳承。
傳承地方文化,讓故事延續
為了讓更多遊客了解麟洛鄉的獨特文化,棚架側邊設置了繞境陣頭展示室,這裡不僅展示當地具有文化價值的文物。
還增設了以「王爺奶奶回娘家」為主題的文化故事藝術裝置,為空間增添趣味,並讓每位來訪者都能深刻體會當地文化的魅力。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重視教育,傳承客家文化
棚架後方的圖書館自民國71年創設以來,一直是當地學子的學習場所。
在這次改建中,廟方不僅對圖書館內部進行了油漆翻新、照明設備更換,還修繕了老舊的通風設施及外牆飾板,解決了漏水問題。
這些改造將進一步提升學習環境,讓當地居民能夠繼續享受這片象徵客家文化的學習空間,並延續晴耕雨讀的教育傳統。
此項工程的完工,無疑是麟洛鄉的一大亮點,也讓這座客庄更具活力與凝聚力。
隨著多功能空間的投入使用,相信這裡將成為社區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