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科館提供
秋冬海灣的奇景:剝皮魚豐收點亮基隆潮境
發布日期:10/20/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隨著深秋東北季風的到來,基隆潮境海灣近日出現了一幕令人驚嘆的景象:大批漁船聚集在此。
最初,這壯觀的場面發生在八斗子半島與基隆嶼之間,但今天隨著季風減弱,各種大小船隻,包括SUP(立式划槳)、漁船、遊艇,幾乎填滿了潮境海灣的西側。
這一奇景吸引了前來參觀基隆恐龍AR生態公園的遊客,大家都充滿好奇,究竟海灣裡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這是剝皮魚的豐收季節到來了!漁民和垂釣愛好者忙碌地從早到晚在海上捕撈這種魚類,為這片海域增添了不少生機。
(圖/海科館提供)
剝皮魚的美味與營養:適合全家享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介紹道,目前市場上販賣的剝皮魚屬於單棘魨科,全球有約32屬102種,而台灣記錄有14屬26種。
剝皮魚是一種近海底棲性魚類,主要以水母、藻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因為在食用前需要將其厚皮剝除,因此得名「剝皮魚」或「剝皮仔」。
剝皮魚的肉質潔白,沒有腥味且無暗刺,無論是年長者還是幼童都非常適合食用。
乾煎或煮湯都是受歡迎的烹調方式。
這次的大豐收讓人回想起2020年曾經出現的盛況,當時也是豐收之年。
之後產量有所減少,沒想到今年再次迎來豐收。
(圖/海科館提供)
永續捕撈的呼籲:守護海洋資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館長陳素芬特別提醒,雖然剝皮魚不是保育或禁捕魚種,且是基隆秋季的主要漁獲之一,但仍需適量捕撈。
她強調:「我們身為海島子民,不僅要吃得健康、吃對魚,還應該為永續的海洋生態貢獻一份心力。」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肩負著「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的使命,致力於推動海洋永續發展。
為響應2024年臺灣科學節,海科館特別在潮境智能海洋館推出了名為「聰明的選擇魚」的微型展覽。
這個展覽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邀請民眾深入了解台灣的食魚文化,並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既享受美味,也守護海洋資源。
這個秋冬,不妨走進基隆潮境海灣,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與豐收的喜悅,並為海洋的未來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