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雄科工館提供
高雄科工館園區經歷山陀兒颱風洗禮後的重生與展望
發布日期:10/14/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在今年十月初遭遇了山陀兒颱風的猛烈侵襲。
這場中度颱風是自民國66年颱風賽洛瑪以來,47年來首度在高雄登陸。強勁的風勢對整個高雄都會區及科工館園區造成了大規模的損害。
然而,科工館不僅展現出堅韌的恢復力,更透過空拍照片記錄下颱風前後的變遷,傳遞出綠地公園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訊息。
科工館的戶外園區橫跨南北館,占地近19公頃,擁有豐富的綠化環境,是市民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
(圖/高雄科工館提供)
園區內栽培了超過110種植物,包括灌木、草本、蕨類及水生植物,分佈於渾儀及科技大道、昇華廣場、追風及劇院廣場、科技藝術光廊、樂活節能屋及多功能度量衡廣場等六大區域。
此外,科工館還建立了「戶外園區植物數位學習網」,透過多媒體資源,提供市民深入了解園區內植物、花卉及生態特徵的機會,推動非正式的科普教育。
隨著高雄都會區的迅速發展,科工館定期透過公共服務計畫,以鳥瞰視角紀錄園區綠地的變化。
這些珍貴的影像不僅保存了館史,亦為園區生態改善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高雄科工館提供)
更進一步地,這些影像素材也被應用於宣傳文案及交通指引,提升了科工館的公共形象與服務品質。
近日,科工館展示了一批山陀兒颱風來襲前拍攝的空拍畫面及影音資料,這些作品由專業空中攝影師在教師節當天拍攝。
展現了園區與周邊設施之間的緊密連結,並讓市民一窺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後新形成的綠廊帶與交通設施。
颱風過後,科工館園區面臨嚴重的樹木倒伏與市容受損,但這也成為了重新檢視與規劃園區生態的契機。
科工館積極展開恢復工作,重新盤點植栽種類及排列密度,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和適應力的綠色家園。
未來,經過重整的園區將擁有更加茂盛的樹木,為市民提供更加舒適的休憩環境。
在這次自然災害的考驗中,科工館展現了其專業與愛護環境的精神。
(圖/高雄科工館提供)
園區的恢復不僅是對自然的回應,更是對未來的美好展望。
科工館也將此次空拍影像和照片分享至網路平台,讓更多朋友共同見證高雄都會區的美麗與活力。
(圖/高雄科工館提供)
相關資源
【科工館戶外園區植物數位學習網】
https://plant.nstm.gov.tw/
【科工館上空120公尺空拍影片】
https://youtu.be/znO2hrW5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