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屏東南區分署
冷鏈技術,全年享用冰鮮美味蔬果
發布日期:9/7/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夏天越來越炎熱,屏東縣的農民們在35度高溫的酷暑下,許多人選擇休耕,避免農作物受損。
為了幫助農業在炎熱季節仍能穩定發展,農糧署推出冷鏈計畫,延長蔬果的保存期限,保持其新鮮口感,並提升農業產值。
這項計畫不僅讓蔬果在冰鮮狀態下延續壽命,還經過初級加工儲存,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享用到屏東出產的鮮美蔬果。
屏北蔬菜:冰鮮與加工並重
屏北地區擁有廣大蔬菜種植區,牛蒡和毛豆是當地代表性的農產品。
屏東的牛蒡產業歷史悠久,源於日據時代的適地適種調查。
歸來一帶的沙質地與豐富的地下水源,讓這裡成為牛蒡的理想種植地區。
經過冷鏈處理,牛蒡除了新鮮供應市場,還能加工成牛蒡茶、牛蒡細麵等多種產品,延長保存時間。
(圖/屏東南區分署)
毛豆則是另一項冷鏈明星農作。
屏東約有1,900公頃的毛豆種植面積,以大農場方式經營,將高品質毛豆推向國際市場,特別是在日本的市佔率多年居首。
通過冷鏈技術,毛豆在收割後立即進入加工程序,確保新鮮度及品質,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鳳梨:熱帶水果的冷鏈典範
屏東縣是臺灣鳳梨的主要產地,每年2月開始,鳳梨便進入國內外市場。
農糧署協助當地鳳梨產業設立標準化外銷冷鏈場,從採收、選別到包裝、預冷、出貨,都在低溫環境下進行,113年度全國外銷鳳梨有2萬多噸,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屏東。
這樣的冷鏈技術,不僅提升了鳳梨的銷售價值,還讓加工品如鳳梨酥餡料、果汁等,能夠充分利用每一顆鳳梨,為農民創造更多收益。
冷鏈設備助力蔬果加工增效
屏南地區以芒果著稱,朋泉生產合作社擁有92公頃的芒果園,年集貨量達1,150公噸。
合作社利用冷鏈技術,將芒果依不同通路需求進行溫度管理,從常溫配送到5-7度C的冷藏保存,甚至是急速冷凍的芒果丁,這樣的多層次處理不僅延長了蔬果的賞味期,也減輕了產季集中的壓力。
合作社透過冷鏈技術,達成了農戶、廠商和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圖/屏東南區分署)
冷鏈計畫推動產業升級
農糧署推動的冷鏈計畫,從110年到113年間,已輔導超過500個產地端導入冷鏈設施。
以鳳梨外銷日本為例,從田間管理到冷鏈技術的應用,每個環節都嚴格把控,確保產品的高品質與安全性。
這樣的計畫,結合了產、官、學各界的力量,不僅促進了產業升級,還讓農業具有更強的韌性,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推動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
這一系列的冷鏈計畫,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農業整體產值提升的關鍵,讓臺灣的農民和消費者都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