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維繫競爭力,高鐵票價計算也在列,碳盤查人力需求持續上升
發布日期:2/12/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在封測產業巨擘日月光的生產線上,一位專注的廠務工程師正忙碌於清點氣體鋼瓶,並詳細記錄鋼瓶中的內容物,最終將這些數據上報給永續部門進行整合,這項工作是日月光進行年度碳盤查的重要部分。
碳盤查,表面上看似一項抽象的任務,實際上它是對企業能源消耗的全面盤點,在過去,企業將能源消耗視為一種成本,追求低價能源以降低成本。
然而,現今企業除了考慮成本外,還必須計算其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為每增加一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都相當於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企業間碳排放量與產品競爭力的關聯日益密切,對於綠領工作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2023年每月平均的綠領職位達到2000個,相比2013年的282個,十年間增長了6.5倍。其中,半導體、電子及其他科技研發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最大,開出的月薪平均在新台幣四至五萬元。
{{AD}}
碳盤查人員不僅需要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態,如產品特性、部門業務範疇及工廠的能源使用情況,還必須熟悉正確的計算方法和公司內部運作,以及各單位主要的碳排放來源。
新加入日月光的工程師林彥妮分享了她首次參與年度碳盤查的經驗,強調即便是一張高鐵票的碳排放也需被計算在內,從而顯示出碳盤查工作的精細程度。
台灣大多數企業為中小企,資源有限,但碳盤查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
產業內逐漸形成了「以大帶小」的模式,即大企業帶領下游客戶或供應商共同向低碳轉型邁進。
中鋼環境保護處長吳一民提到,中鋼團隊會協助業者計算出排放總量,並制定減碳策略。
此外,從細節入手,如修補空壓機的微小洩漏,可大幅節省能源和成本,使減碳行動對中小企業來說更加實在與有感。
日月光的人資副總經理李叔霞指出,具備專業領域知識以外,如果再加上ESG相關證照和經驗,將大大提升求職者在職場的競爭力。
在碳有價的時代,綠領人才將成為推動企業減碳轉型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