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屏東南區分署提供
陽光下的綠色農業新契機 | 開啟您的轉作與環境維護之旅
發布日期:1/2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農糧署南區分署暖心推出「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自1月2日起,各縣市已開始受理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自行復耕種植及繳售公糧稻穀登記申報作業。
這項計畫將持續到2月8日,提醒各位農友抓緊時間,前往全台任一公所或農會辦理相關手續,確保自身權益與未來收益。
此計畫不僅是一次行政作業,更是推動農地多功能性、提升農業價值的專業舉措。
透過鼓勵稻田轉作,種植進口替代或具地方特色的作物。
並採取翻耕、蓄水、種植綠肥或景觀作物等生產環境維護措施,農地的生產與生態價值得到雙向提升。
這些多元措施不僅有助於調整農作產業結構,也實現了稻米產銷平衡的長期目標。
南區分署特別指出,114年度同步照顧水稻與雜糧種植戶,將轉作及生產環境維護獎勵金提高到每公頃1萬元。
農友轉作雜糧甚至能獲得最高7萬元/公頃的獎勵。
而針對有特殊申報紀錄的田區,若不再種植水稻而改種雜糧旱作,除了1.5萬元/公頃的獎勵外,參與雜糧集團產區契作還能額外加碼0.5萬元。
這些政策不僅保障農民收益,更促使糧食產業多樣化,提升國內雜糧供應量,增加糧食安全的韌性。
(圖/屏東南區分署提供)
為了符合不同農友的耕作需求,計畫提供了靈活的耕作期選擇。
在不重疊各項措施的原則下,農友可以根據「當年起始、以10天或15天為單位,且連續4個月以上」的原則,自行規劃耕作期間。
生產環境維護每年僅限申報一次且不可跨年度,但其他措施則可跨年度申報,為各位農友提供了彈性的選擇空間。
如果不熟悉自選方式,也可以參考縣市政府推薦的「在地農友耕作模式」,多種經典耕作套餐任君挑選,開啟全新耕作體驗。
除了年初可同步申報全年兩次的機會,南區分署亦考慮到部分農友的下半年耕作計畫需求。
若年初未能同時申報兩次,可在縣市政府公告的補申報期內,補辦理一次6月1日以後的下半年耕作措施。
分署提醒各位農友,如實際種植情況與原申報內容有異,必須在申報耕作期間開始前進行更正,因為一旦耕作期間開始後將無法變更申報。
帶著專業與溫馨的服務精神,南區分署呼籲符合資格的農友切勿錯過2月8日截止日前的申辦時程。
無論您選擇哪種作物或措施,這都是一次提升農地價值、保障未來收益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在陽光下,共同創造綠色、豐收而快樂的農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