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工務局智慧平台榮獲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邁向更安全高效的未來
發布日期:12/15/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推出的「韌性城市工務管理暨決策輔助平台」近日榮獲「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成為全國首個專注於智慧城市工務管理並獲得重大殊榮的平台。
這一突破性的成就不僅彰顯了高雄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領先地位,也為市民帶來更多安全與便利。
透過此平台,政府能夠模擬各類潛在災害,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並制定有效的減災與防災策略。
這不僅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大幅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與水平,為高雄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圖/高雄市政府)
創新技術結合,打造高雄數位孿生平台
為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各種天災挑戰,這個平台整合了多項先進技術,包括空拍3D實景、3D建築模型、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以及AI智慧決策。
更重要的是,平台還融合了市政府內部及跨局處的各種系統與資訊,成功打造出專屬於高雄市的數位孿生平台(Digital Twin Platform)。
工務局長楊欽富表示,數位孿生建物猶如真實世界中的結構專家,透過AI演算法,能夠全天候即時監測建築物的安全狀況。
當災害發生時,系統會自動通報建物的安全性,讓震後能夠迅速了解建物是否受損,並作為後續補強的依據。
未來,這項技術將推廣至整個城市,幫助市府及時掌握地震災後的危老大樓、養老院及關鍵基礎設施的狀況,極大提升災害救援的時效性。
(圖/高雄市政府)
全方位監測,提升城市韌性
楊欽富進一步指出,針對道路高133邊坡的安全監測,平台運用了光達掃描與3D空拍技術,並定期進行數位典藏,長期監測邊坡變形情況。
平台整合了自動化傾度管、雨量計及水位計,能即時監測邊坡變形、雨量及地下水位的變化。
透過AI演算法,平台能夠準確推估邊坡的安全警戒值,顯著提升了邊坡災害的應變能力。
在凱米颱風期間,平台成功提前預警邊坡坍塌,有效避免了潛在的車輛及人員傷亡,展現了其卓越的防災能力。
智慧管理,推動高雄城市發展
楊欽富強調,建物、道路、橋梁、路燈、公園及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是城市運行的基石。
通過將多項數位3D城市模型整合至單一平台,市府能夠遠端掌握實景的工務治理基礎設施,協助相關人員快速應對、判斷及處理各類業務,顯著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同時,這也協助地方政府領導者提前篩選並整合有用的防救災與智慧城市治理決策資訊,大幅縮短決策時間,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未來,高雄市工務局將持續將智慧平台應用於工地管理、行道樹維護、地下管線巡檢、道路橋樑監控及危老建物管理等各項工務業務。
全面邁向智慧化管理的新高度,為市民創造更安全、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圖/高雄市政府)
展望未來,共創智慧高雄
這一創新平台的成功不僅為高雄贏得了榮譽,也為全國其他城市樹立了榜樣。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應用,高雄市將繼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致力於打造更加韌性、安全與高效的現代化都市。
市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期待在智慧平台的助力下,高雄能夠迎來更加繁榮與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