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南區資源回收廠迎新機遇,BOT模式提升運營效能
發布日期:7/28/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高雄市南區資源回收廠已運營24年,但焚化效能僅剩設計值的六成。
為提升營運效率和環保水平,市環保局將以「BOT」(建設-運營-移轉)模式建設新廠。
新的民營廠將由環保局統一交付廢棄物處理,預計空污減量將超過50%,處理效能大幅提升。
目前南區資源回收廠屬於公營,相關維修及材料採購需依照採購法辦理,程序冗長,缺乏民營廠的應變彈性。
例如,當遇到緊急情況如鍋爐破管時,無法迅速處理。
公務人員因為非特考特用,加上焚化廠需24小時輪班操作,人員流動率高,難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這些因素導致非計畫停爐次數增加,影響了高雄市的垃圾處理能力。
近年來,台灣多數新建或改建的焚化廠採用BOT或ROT(重建-運營-移轉)模式,引進民間技術和資金。
這種模式已成為主流,目前全國25座大型焚化廠中,有超過八成為民營。
民營廠不受採購法限制,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調度人力和零件進行搶修,更具彈性。
此外,民營廠可以與維修廠商簽訂長期合約,並通過獎勵制度吸引和留用專業人員。
未來的新南區焚化廠將採用「BOT促參」方式建設,雖然是民營,但所處理的廢棄物必須由環保局統一調度,禁止接受一般廢棄物和有害事業廢棄物。
此外,新廠設計年處理量將減少15萬噸(由57萬噸減至42萬噸),以進一步降低污染。
新廠將配備先進的污染防治設備,契約規定新廠必須降低排放的粒狀污染物濃度73%、硫氧化物84%以及戴奧辛50%以上。
此外,還將設置連續自動監測系統(CEMS),24小時連線監控空氣污染物排放情形,所有監測數據將公開透明,市民可隨時上網查看,保障公眾知情權。
環保局長張瑞琿表示,南區廠以BOT方式更新,配備新技術的新機組將大幅降低污染排放量。
同時,新廠不接受外縣市廢棄物,並嚴禁有害事業廢棄物進廠。
環保局將嚴格把關,通過有效的垃圾調度,確保處理能力順暢,實現本市垃圾處理與空氣品質維護的雙贏局面。
新南區資源回收廠的建設,象徵著高雄市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我們期待這個新廠能為市民帶來更清新的空氣和更高效的廢棄物處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