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成為議約枷鎖 球團精打細算不再大撒幣
發布日期:1/10/2024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黃柏翰 整理報導
2023年休賽季,中華職棒市場變動頻繁,尤其是高雄台鋼雄鷹隊的積極行動格外引人注目。他們不僅成功簽下王柏融,還透過擴編選秀、交易及簽約自由球員的方式,陸續引進了王躍霖、陳文杰、施子謙、江承諺、許峻暘、郭永維和賴鴻誠等球員。此外,陳俊秀離開自由市場後加盟中信兄弟,而鄭鎧文、江國謙和劉志宏等球員也有可能轉隊。
近兩年來,許多曾經的球星被列為非契約保留球員,這在自由市場上引起不少關注。例如,富邦悍將去年就釋出了陳鴻文、王躍霖、林益全、高國輝和林琨笙,而今年樂天則放出陳禹勳、賴鴻誠、郭嚴文、郭永維等。球團採取這樣的策略,主要是為了在不受限於減薪30%的規定下,通過將高薪球員排除在60人名單之外來節省開支。
{{AD}}
中華職棒自成立以來,經營成本一直很高,盈利的球團並不多見。早期,職棒對球員契約的規範相對簡單,一旦簽約,球員幾乎無法自由轉隊。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包括二軍的建立、球員工會的成立、旅外球員的回歸、自由球員制度的推出、主場經營概念的落實及應援團的擴編等因素,使得經營成本進一步增加。這導致一些中小型企業經營的球隊轉手給更大的集團。
隨著經營模式的變化,球員開始透過經紀人談判,以爭取更好的待遇。然而,當球員進入職業生涯末期,常常因傷病和疲勞,以及球隊尋找新人的策略,導致他們的出場機會和表現受到影響。因此,高薪球員成為球團和球員之間的一大磨合點。一些球星因此被放入非契約保留名單。
球團在面對高薪球員時,顯得更加審慎,傾向於先聚焦於年輕且薪水相對較低的球員。即便是背後有大型集團支持的球隊,他們也面臨著預算的限制和多重審核的壓力。雖然台鋼雄鷹展現了開放的財政策略,但其它球隊已經越來越精打細算,大撒幣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在這樣的環境下,球隊更注重維持合理的財務狀況,並追求良好的戰績和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