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一代棒球人的青春 山下默默堆砌勝利道
發布日期:6/29/2023
新聞視界時報-記者黃柏翰
「像我這些老球員,真的是在這裏由細打波打到大。新一代球員口中的『獅子山』,但已是第二個球場。」27歲就自稱老球員的梁仲熙解釋,獅子山下有兩個棒球場,一號棒球場位於黄大仙竹園道的獅子山公園高地;後來落成的二號棒球場,則在另一邊的獅子山二號主配水庫大草坪。兩個球場都是少年棒球聯盟(Little League/少棒)的主要訓練場地。
對於一號場,聽得出梁仲熙的自豪感。
即使,這是一個應呈扇狀卻是長方形的非標準棒球場,既沒有美麗的綠草也沒有紅土;沒有夜燈,沒有廁所,只得一個長方鐵籠放置雜物兼當「遮蔭」的休息室。
他們這一代棒球仔,就在這片沙地長大。梁仲熙的棒球旅程,亦從這裏開始,向香港唯一標準棒球場晒草灣進發,再走到世界。
棒球少年的青春是⋯⋯輸到喊
梁仲熙自7歲暑期班起便在「獅子山」打棒球,直到現在27歲,逢星期六回來為母會香港仔棒球會任教練。由野手轉任投手,由少年棒球到成年棒球,由獅子山到港棒「聖地」晒草灣,梁仲熙每個周末都在這裏度過。「這裏是我學業以外或人生之中,另一個放最多心血的地方。無論是小時候練波或教波,都在這個球場,人生有一半都在此處。」
回望少棒的時光,他說:「獅子山棒球場就是我的青春。」即使香港沒有青春熱血的甲子園,也沒有承載夢想的黑豹旗,他也活像野球漫畫的主角,在獅子山度過渾灑汗水的二十個夏天。
{{AD}}
「一開始是不太喜歡(棒球),日曬雨淋、球場又多蚊,但慢慢打下打下,有一班由小玩到大的隊友,一齊打波經歷不同的事,一齊捱過辛苦訓練、經歷輸贏。除鍾意打波,最緊要是鍾意同身邊人一齊打波。」
球場下一條約70米的長斜路,是少棒的集體回憶亦是牽絆。當然,青春總是夾雜一點點苦——每次輸波,都要衝斜路。
「特別是華人球會,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球會,無論是Little League或是棒總賽事,都在一號場比賽,所以大家很多共同回憶。比賽表現不好、輸波,都要去衝斜路,相信好多球員都試過這體驗。」衝到嘔見慣不怪,有時累得跑不動,便靠隊友的力量在背後推到上頂。
想像畫面頗為熱血,惟衝斜路之所以難忘,除了辛苦是因為輸得多。
「在獅子山,比賽來說是輸多的。」梁仲熙最深刻的一場敗仗,是2010年的Little League對本地日本人球會「Fighters」。已久遠得記不起比數,只記得大比數落敗「輸到喊」。青春在瞬間便過去了,留下的心情卻是永遠的。
那年,他所屬的香港仔棒球會算是實力最好一屆,準備充足迎接球季,當季前半段更不斷贏波,包括對由居港日本人和外國人球隊。信心滿滿,結果卻輸得更痛。「其中一隊日本人球隊,基本上是望住佢哋嚟打,點知一開波已大比數落後,準備了那麼多備戰,成績不如預期,我們都很失望。」
梁仲熙仍難忘當時站在投手丘上的挫敗,「我是投手,被他們打了很多分,甚至中途已哭了出來,要調整心情繼續比賽」。
球賽打兩季雙循環,在首循環敗予Fighters後,他們收拾好心情做更多的準備、更刻苦的訓練,誓再挑戰強敵。可是,日本始終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無論是少棒,還是成棒。
「雖然最後都再被他們擊敗,只得第二名,但我經歷了很多。知道個世界好大,當我們在香港都不是第一的時候,就要花更多的努力進步,再去挑戰外面的球隊。」
獅子山下的啟示 踏進「聖地」晒草灣
勝負也許在人生中不過是水過鴨背,可是,棒球少年寧流下年少氣盛的淚水,也拒絕漸漸變成對勝負無感的大人。大概只要獅子山下的少年還會痛哭,香港棒球就會不斷進步。
「輸多,但贏了的是一個經驗、一個回憶。」聽起來似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但與其以成功和失敗定義人生,他從小更相信努力與成果。
為了有更穩定球速和球路,他把讀書以外的時間都花在棒球上,改善投球重心平衡、身體協調性,不斷投、投、投。
15歲那年,他終如願代表香港,踏上晒草灣的投手丘。此後,周末球會「1至6(時)」的訓練後多了一課,要「咬住包」由黃大仙趕到藍田練「6至9」。
梁仲熙說,晒草灣就似是聖地般的存在,「小時候在晒草灣的擊球籠練習後,曾跟曾Sir(曾健忠)入球場看港隊練習,會好想有日都能代表香港在晒草灣比賽。」
香港規格最高的晒草灣棒球場,只為港隊及甲一球隊訓練和比賽之用;那裏有傳聞足球名將李健和也讚過的靚草地,有確實劃分的外野和內野,有燈、有休息室。他續笑道:「有時場地供應下,如果乙組球會或小朋友能在晒草灣比賽,會好開心,甚至會叫攝影師來拍照。」
可是,對梁仲熙來說,象徵「HKG」身分的晒草灣,卻不及「外野不規則」、「以前得塊泥地幾條草」、「比賽多數都輸」的獅子山棒球場般深刻。
「到現在長大了,在成棒、人生路途上繼續努力時,這裏的經歷是很有用。例如我們作為運動員,最重要是堅持,堅持就是明知一件事是正確的時候,就要不斷做、不斷做、不斷做,你才會有進步。」
家與本壘的守護者
在巨獅山下見識世界之大,他領悟到要成功必先懂得接受失敗的野球道。問當年的棒球少年還有沒有輸到喊,他笑說:「大個就冇喇,因為明白到輸波唔係淨係輸今日,係輸早一兩年開始嘅準備。與其哭,不如及早檢討,盡快去繼續努力練習。」
在獅子山下離不開談到獅子山精神,梁仲熙認為屬於棒球的獅子山精神亦離不開自強、奮鬥,「把眼前的事做到最好,一路堆砌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球員、更好的人。」世界很大,美日韓台很強,現實是香港球員需接受現實,腳踏實地默默累積,「我們說要做世界冠軍當然沒可能,所以見識外面水平後,就定下一個我們香港隊的目標,亞洲盃冠軍、亞洲業餘球隊中的第一名。」
這個地方,別具意義的不只是象徵香港的獅子山,是他們在這裏捱過的刻苦訓練和成長。對於香港、香港隊以至家,梁仲熙這樣解讀:「一路成長,家的定義不再只限於居住的地方,與其他隊友、兄弟,一起奮鬥努力,這裏就是我們的家。」
家,Home,也是本壘的意思。棒球就是建立在回「家」(本壘)和守護「家」的概念上。進攻時從本壘將球擊出,如同踏出家門靠隊友幫忙推進、也需隊友在家門守候;防守時則需與同伴相互提點,才能保住本壘板避免失分。
「家」這一字,詮釋了棒球場上最深刻的體悟、也是最艱難的任務。球賽由投手把球投出去開始,梁仲熙肩負捍衛勝利的使命,「希望透過國際賽告訴大家,香港都有一班運動員好努力,而且真的識得打棒球、有力同人去比拼。」
7歲到27歲,由獅子山到晒草灣,堅持就是認為正確的便不斷做,他不斷投、投、投,由每星期加起來幾十球,到現在一星期最少200球。一直投下去,只為成就香港棒球。
原文網址: 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一代棒球人的青春 山下默默堆砌勝利道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724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